每日写文战队

请善待来自星星的孩子

2018-07-27  本文已影响0人  Ms小乔

刚刚在中国新闻周刊上看到了一篇题目为《我们小区住进了17个“神经病”》的新闻,讲的是在深圳宝安区一个售价为七万五每平方米的一个小区,知道有17户精神残疾家庭要入住,数百名业主拉横幅抗议。并和深圳市宝安区住房建设局进行交涉,声称绝对不会让他们住进来。

后来得知这17个精神残疾家庭中有15户是自闭家庭,自闭症患者均为未成年的孩子。

其实呢,自闭症属于精神残疾,但精神残疾不是精神病,自闭症儿童也不存在暴力倾向。

电影《海洋天堂》就是讲述一个自病症患者的故事。3文章在电影中饰演自闭症男孩叫大福,电影的镜头让观众第一次看到了自闭症患者的世界。它们是一座座孤岛,别人无法进入,自己走不出来。尽管孤僻,但他们并不可怕。

他们是星星的孩子,纯真且赤诚,没有人比他们更需要爱。因为这些温暖会成为孤岛中的光,带给他们生活的希望。

根据2016年发布的《中国自闭症教育康复行业发展状况报告Ⅱ》蓝皮书显示,中国现有自闭症人群超过1000万,并且以每年十几万的速度递增。自闭症患者是一个庞大的群体,他们的不少人面临着生存障碍,或许终身无法融入到社会当中。目前也无法通过产检等方法预知胎儿是否患有自闭症。

对于我们平常人来说,自闭症人群或许只是一个数字,可对于一个有自闭症患儿的家庭来说却是全部。

说一个我自己的亲身经历。

我大学本科专业学的是社会工作,大四实习的时候分配到一家残障人事服务中心,这个机构宗旨是救助残障人士家庭,实现残障人士的社会化。

机构有三十多名残障人士,年龄最大的有三十多岁,最小的只有十来岁。学员主要是智力低下者、脑瘫患者、唐氏综合症患者和自闭症患者。

尽管我接受过四年专业教育,实习之前也进行了相关培训,但刚去机构的时候同样是战战兢兢。也免不了世人的偏见,觉得他们可能会有暴力倾向,随意攻击人。

随着实习进程的推进,跟学员们慢慢熟悉起来,才开始真心地去接纳他们,了解他们。发现他们是一群可爱的孩子,心中永远有童话,一直保持着最赤诚的心。

提到救助,键盘侠、道德婊就会跳出来大骂这个无能,那个贪腐,医疗该免费,资源分配不公等等。无可否定,这个社会确实存在不完美,有很多要改进的地方,但是我觉得最急需改变的是信息的不对等,造成我们普通人对残障人士的误解。

善待来自星星的孩子,给他们营造一个宽容和平的环境。

善待这个容纳残障人士的家庭,给养育保障者的父母施以援手,哪怕只是一个微笑,一个常人的眼光,对于他们来说也是莫大的支持。

单看在我们机构救助的患者,就可以折射出整个残障人士的生存大环境是令人堪忧的。机构的学员有一半是由祖父母抚养长大,另一半是单亲家庭,父母因为残障儿离婚,家庭完整的少之又少。

记得实习中期机构接收一名新学员,他年纪30多岁,大高个,长的也很帅气,标准的欧巴形象。他的父母,一个是老师,一个是公务员。机缘巧合之下才得知我们的机构可以救助残障人士,为他们提供日间托管。夫妻俩把孩子送过来之后,结果机构做饭的阿姨一眼就认出了这位妈妈。后来得知这位妈妈是她以前的邻居。她很讶异,即使是做了几年邻居,也从来都不知道他们有一个自闭症的孩子。

在入户访谈的时候这个妈妈的心理防线崩溃了,一直在跟我们哭诉着她这30多年来的煎熬。怕别人给他的孩子投来异样的眼光,怕别人指指点点,所以她这30多年来都尽量不带孩子去公众场合,把孩子关在家里。她为了孩子辞去了工作,专心养育他。

由于外界对自闭症的误解,害怕别人对孩子歧视的眼光压力,她明知自闭症患者不与外界的沟通会加重病情,她依然选择把孩子关起来。她跟我们说,30多年了,就像养着一个永远长不大的孩子。现在她把孩子托管到机构之后,是身体的一个解放,更是一个心灵的释放。因为她找到了找到了一个支撑他们走下去的群体。这里没有歧视和议论,只有关爱、平等和互助。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是美满的人间。

日行一善或许难以坚持,唯有期盼世人对待特殊群体能多一点宽松,多一点耐心。哪怕是平等的态度,会心的微笑对于残障人士来说也是一束光,能照亮他们重返社会之路。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