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感悟读书9期学员作业交流群

总有一种力量,能带我们飞翔

2017-03-22  本文已影响99人  d8b3c24e1c6c

家有萌宝,读绘本是必备节目。而绘本于我,也渐渐由被动的陪读素材,转而变成甘之如饴的主动选择——小绘本,大思考。没错,今天,我又来给大家安利“由绘本引发的思考”了。

法国卡米耶·卢宗的《呆呆鸟历险记》有一个很套路的开头:从前,有一只呆呆鸟,他很想飞,可又懒得动一动翅膀。

它希望别的鸟儿能带它飞,可大家无一例外地告诉它,它想要飞翔,只能靠自己的翅膀。

于是,想要旅行又不愿自己飞翔的呆呆鸟只能另想他法:坐在一架飞机的翅膀上、乘着一只热气球、让一只蝙蝠带着它、抓住一只滑翔伞,甚至,还乘上了一只风筝......

可是,乘风筝旅行时,突然刮来一阵大风,把呆呆鸟吹到了一座非常非常遥远的荒岛上。

不过,这次意外有惊无险,呆呆鸟反而在岛上结识了一只树懒。因为相似的性情,它们成了一对亲密无间的好朋友,惬意地厮守在一起。

然而,突然又有一天,真正的灾难降临了——火山喷发,整个小岛瞬间成为一片火海。

所有的动物都赶紧逃命。而呆呆鸟呢,它为了带着好朋友逃走,竟忘记了懒惰,一下飞了起来!

他们飞得很高很高,躲过了熊熊大火。

而且,从此以后,呆呆鸟只用自己的翅膀来飞翔。

多么温暖又透彻的小故事!一只生性懒惰的鸟儿,终为了友谊,张开翅膀飞翔。它拯救了朋友、拯救了自己,也自此拥有了自己的一片蓝天。

而尤其触动我的是:作者没有在呆呆鸟被大风吹到荒岛伊始让它遭遇危机并进而痛定思痛改变自己;而是给它的绝处逢生又添上一笔靓丽,赐予它一个更懒的朋友,让它们相爱相守、蜜里调油,最后,才用一场大火燃起了呆呆鸟重生的勇气。

一波三折的故事,暗合生活的逻辑,也暗合了安逸中沉沦绝望中奋起的人性。

生活中,其实潜藏着许多奇妙的契机,它们像喜欢玩捉迷藏的孩子,淘气地躲在某个不为人知的角落,然后又在不经意间,突然出现,惊艳你的双眼。

我想起,知乎上曾有一个问题:人为什么活着?

这是一个可以很大,又可以很具体,也或者根本就不需要答案的问题。

下面的回答,自然是五花八门的。有人说为了爱,有人说为了快乐,当然更多人以反问为答:这由得我们选择吗?

生死由命。的确,很多时候,我们没得选择。

走过“意义为王”的时代,我们对于生命的认知,已渐趋澄明。越来越多的人从对生命意义的追问中跳脱出来,坦承生命本身是无意义的,虚无就是它唯一的归宿。但,即便消解至此,我们是不是仍可以试着找出一个理由,让自己不惧生命之艰,欣然而活。

也许是日出的绚烂,也许是露珠的晶莹,也许是翻涌的荷尔蒙,也许是胡辣汤豆腐脑热气腾腾的诱惑。

不管怎样,找到它,找到那个能带我们飞起的力量,就如同突然而至的大火中呆呆鸟找到和树懒的友情一样。

因为,惟有如此,我们才能拿出勇气,抵挡漫长一生中遍地纷飞的鸡毛。

这两天,我又重读了那个只活了20岁的新疆小伙程浩的故事。

程浩已经死了,在2013年8月的一天。几年过去了,我不知道有多少人还记得他。但当年,他的死,在网络上曾掀起一场风暴。

数十万网友点蜡烛哀悼他的离去,很多知名人士也为这个年轻的生命感到惋惜。更多的人,因为他,开始重新思索自己活着的方式。

程浩当初走进大众视野,也是因为知乎上一个问题:“你觉得自己牛逼在哪里?”

“我自1993年出生后便没有下地走过路,医生曾断定我活不过五岁。然而就在几分钟前,我还在用淘宝给自己挑选二十岁的生日礼物。”

两句波澜不惊的话,程浩讲完了他的一生。

这短暂的一生,却瞬间化作扎向大家心尖的一柄利剑。

程浩的故事,我想最大意义并不是励志——要励志,这个时代有很多更适合我们的故事——程浩的一生给我们最重要的启示是:当无论外界还是自身都质疑自己存在的意义时,我们该如何找到一个支点,撑起整个人生。

如果说诗人臧克家所言“人生永远追逐着幻光,而谁真的把幻光当幻光,必将沉沦无边的苦海”是对人生意义的诗化概括,那么,程浩在其作品《地狱在身后》中所说的“天堂未必在前方,但地狱一定在身后”就是更为简明的点拨。

你看,我们奋勇逐梦也好,枉叹自弃也罢,生命,它就在那里;时间,它就在那里;流逝,它也就在那里。没有什么是我们可以抓住的,除了我们自己。

所以,我们为何不在有生的岁月里,用尽全力去寻找,寻找那种能带我们飞起的力量?它是什么、在哪里,并不重要;它是否还很遥远、最终能否被我们找到,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是否不遗余力、终我们一生在寻找。

而惊喜,永远可能会在你无法预料的任何一秒和你不期而遇。犹如呆呆鸟在熊熊火光里突然捕捉到飞翔的热望,犹如程浩在命运层层设障的残酷里逐渐彻悟了活着的意义。

至于当终场哨声吹起时,我们是如呆呆鸟那样飞累了在临风小憩,还是像程浩一样努力着却抱憾离去,又有什么关系呢!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