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教学理论语文与阅读

【读书笔记】《语文教学细节60讲》(四十至四十六)

2023-12-22  本文已影响0人  雅馨居士

第40讲 教师课堂的示范(胡蓉)

摘录:

1.教师课堂的示范作用:首先,教师示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具体清晰的示范可以指导学生循序渐进,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在此,教师示范可以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增强学习信心。

2.教师示范内容要根据文本特点和具体学情来定。

第41讲 拓展迁移的路径(谭新玲)

摘录:

1.围绕教学重难点进行拓展。

2.围绕同一主题进行拓展。

3.围绕课文文体进行拓展。

4.围绕语文学科听说读写任务进行拓展。

5.跨学科综合拓展。

6.注意事项:首先拓展要立足于文本学习;其次,拓展要适时有度,自然有效;再次,拓展迁移时要关注学情;最后,教师不能以自己的喜好固化拓展迁移的内容。

第42讲 课堂教学的生成(李娜)

摘录:

1.创设问题探究情境,促进教学生成;

2.铺设思维诱发轨道,再造生成力;

3.架设自主思考框架,提升生成力;

4布设多边对话场景,培植生成力。

第43 讲思维形式的运用(李杰)

摘录:

1.演绎和归纳思维是语文教学的基础

2.演绎和归纳思维是学生发展的前提

3.语文课的思维训练不是抽象的思维活动,他始终是以语言为依托的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科,也是思维的工具,任何思维活动都离不开语言,在以语言学习为核心内容的语文课上更是如此。

第44讲关键能力的凸显(程宪勇)

摘录:

1.在阅读体验中培养发现问题的能力

2.在真实情境中培养言语表达的能力

3.在阅读对话场中培养独立思考的思辨能力

4.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关键能力的要求,只有落实在课堂上才能展现出来;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中对阅读,写作,思辨能力的要求,只有落实在每节语文课上,才能表现出来。

第45讲个性差异的对待(郑刚)

摘录:

1.针对智力差异,注重课堂梯度

2.针对态度差异,注重纠正引导(态度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

3.针对学习品质差异,注重方式灵活

第46课堂结构的整合(景慧颖)

摘录:

1.创设简洁、紧凑的教学环节

2.依势、顺时地调整教学顺序

3.有效分配、调控教学时间

感受:

边教边学,提升自我素养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常常会有一种强烈的感受,那就是语文的世界广袤无垠。所以,要想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学有所获,作为老师就必须要有边教边学的意识。这样,才能让语文教学与时俱进。

胡蓉老师在《教师课堂的师范》一文中提到:教师课堂示范首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点我深有感触。刚刚开始做语文教师时,我是迷茫的。那时的我,只知道按部就班,照本宣科。所以,我教得乏味,学生学得敷衍。在语文教学中摸爬滚打了二十几年后,在经历了诸多学习体验后,我终于在名师引领下对语文教学有了基本认识。

我一边教一边跟随名家学习,慢慢地开始用自己的朗诵,引领学生在《黄河颂》的学习中,体验到激情澎湃;用自己的下水作文,引领学生在写作中不断突破自我……我的学生终于在语文学习上有了兴趣,而我自己也在和学生的共同学习中语文素养得到提升。

语文学科,是一个对教师要求极高的学科。所以,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是必需的。如果语文老师不能在语文课堂上给学生提供一泓成长的清泉,那语文教学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谭新玲老师在《拓展迁移的路径》中所提到的五种路径,其实就是对语文老师自身素养的一个考验。如果语文老师自己都无法对课文做到个性化,深层次阅读,有再多的方法也是无用的。毕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教学的目的最终要在“生成”二字得以体现,对于生成王尚文强调“生成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的互动”。李娜老师给我们提供了四个生成条件:1.创设问题探究情境,促进教学生成;2.铺设思维诱发轨道,再造生成力;3.架设自主思考框架,提升生成力;4布设多边对话场景,培植生成力。但无论是创设问题探究情境还是铺设自主思考框架,或者是布设对边对话场景,都有一个前提,那就是教师需要具备极高的语文素养才有开展的可能。所以,想教好学生,语文老师自己先要学好才行。

语文教师的学习,除了跟随名家引领外,在教学过程中也是可以和学生一起边教边学的。课堂是一个充满变数的舞台,课前做再多的预设都无法将课堂上所发生的一切事预设到位。正如叶澜教授所言:“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途径,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所以,当我们的课堂上出现了没有预设的情况时,不用急着用老师的权威去指挥。我们完全可以从教学目标出发,正视课堂的突发情况,用自己的教学机智去引导,疏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文关键能力,针对智力差异,态度差异,学习品质差异用灵活的方法纠正引导。而在这个引领过程中,我们也可以从不同学生的身上学习到不同的思维表达分析能力。这样,师生就能在课堂学习中得到共同提高。

语文课程要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所以,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们自己一定要做到“打铁还得自身硬”,引领学生在文本里行走自如,这样才能应对如今新形势下的语文教学。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