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失败的数学检测引起的思考

2021-09-23  本文已影响0人  静静老师1

                    9月14日

          数学第一单元——圆,学完了。前天检测了一下,成绩基本达标,整体看基础知识掌握还可以。为了让孩子们能灵活的运用知识,我又检测了校本教材上第一单元检测。校本教材是对课本知识的延伸与拓展,有一定难度,而圆这部分知识则是更难。难,其实无所谓。《认知天性》这本书中特别强调了检测对于学习的重要性,要想记牢知识就需要经常性的检测。刚学完就检测效果会更佳,虽然成绩不理想,但是对于记忆理解知识非常有利。

          一节课的检测结束,孩子们唉声叹气,打不起精神。最高分七十几分,最低就不说了。于是乎,小刘写下了一篇日记——《讨厌的练习册》(见下图)。

        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在失败面前失去勇气。我鼓励他们:“你们面对的是自己一个人的不及格,而我面对的是那么多的不及格,我都不怕,你怕什么?我们可以把这本练习册当作一座大山,当我们爬山上这座大山,将会看见不一样的风景。没做对,说明我们还有努力的方向,我们一起把不会变成会。”

                9月15日

      早自习,我郑重其事公布了一条加分方法:“昨天考试不会的题,如果你在我讲课之前能改过来,并且可以讲明白,那么这道题的分还可以加回去,加到你的成绩上!”话音刚落,教室就沸腾了。看着他们激动的样子,我满意地笑了——教育的目的就是唤醒孩子们的求知欲。

          这一天,成了我最忙碌的一天。上课讲课,下课就要听他们排着队来讲题。几个孩子还为此写下了日记,以下是小伊同学的日记:

              奇怪的加分规定

      那是昨天的一次考试。题挺难的,大部分同学都没考好。但幸运的是,老师提出了一种奇怪的加分规定。

        老师说在下午第二节课上课前都可以找同学研究讨论题,如果题做对了给老师讲,能讲清自己的解题思路,就可以把去的分原封不动地加回来。听完的我,看看老师,再看看手中的练习册,心里乐开了花。

        现在是早自习时间,可以讨论。环顾一下四周,有的早自习没写完,不可以讨论;有的早自习写完了,但距离太远了,也不行。旁边的刘峻霖写完了,我便找他讨论起来。好多同学都去加分了,我也不能落后,于是,早自习加了五分。上午第三节课下课加了十分,美术课上课加了五分,中午休息加了十分,我为加分而疯狂。一直到下午第二节课上课,我一共加了三十分,成功进入八十分的圈里。

          很多同学都不敢相信。马杭对我说:“你肯定去了八次。”哪有那么多次,只不过每次改的都是大题。有的时候看前面同学在那讲,我也偷偷地学,然后再回到座位里把同学和老师刚刚讲的在脑子里过一遍,然后再加上几分,真是一举两得啊!

        如果期末考试是这种规定,那岂不是能次次拿100分了吗?

下图是小徐同学的日记。

                  9月16日

      反思昨天的教学活动,目的达到。但是由于我一个人检查孩子们的改正情况,每个课间只有十分钟,最多听五个孩子的讲解,每个人只讲一道题。如果是比较复杂的题,只能听三两个孩子的。导致每个课间都有几个孩子排了十分钟的队伍,最后一道题也没讲就无奈地回到座位。即使我利用午休时间四,五十分钟,最后还是有孩子没机会讲题。

      策略:可以发展几个学习能力强的小助手,我先帮助他们改正,然后再让他们协助我,帮助全班改正。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