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端午习俗
我的家乡在庆阳,姥姥可是个地地道道的庆阳老太太。自然,我们就会在姥姥的带领下,按照庆阳端午节的习俗来过。
听姥姥说,庆阳人把端午叫“单五”,在庆阳农村端午节的热闹程度仅次于春节和中秋节,民间对端午节的习俗颇有讲究。在端午的前两天庄户人家要将自己在房前屋后的杂草、院内的灰尘打扫的干干净净,要去芦苇林采集芦苇叶,去集市上购雄黄,碾黏米,扳粽叶,买红枣,称蜂蜜,为端午这天做“黏米饭”,包黄米粽子做准备。“端阳插艾,饮雄黄酒,佩续命丝”,每家每户都要自种一些艾草,端午节的清晨早就要插在门窗上,母亲、祖母或外祖母提前一星期就要为小孩捻花绳,既“续命丝”,做大大小小,各色各样的香包,香包俗名“绌绌”,也叫“耍活子”“荷包”。
家乡的这些端午节习俗姥姥一个也不会落下。端午节的清晨,天刚蒙蒙亮,姥姥就会把艾草扎成小捆插在门头上,再取一支艾草沾些雄黄酒洒在门前,以示辟邪去恶。接下来就是姥姥展示针线手艺的时候了,姥姥从柜子里拿出许多她自己亲手绣制的花绳,各式各样的香包。花绳是用五色丝线捻成的五色花丝绳,有的花绳上还带着一个用丝线绸子做的小蒜瓣儿,荷包是用各色布或绸子缝制的十二生肖、蛇、蝎、蜥蜴、蜘蛛、蜈蚣五毒等各种动物,还有用各色丝线盘成的粽子,每个耍活都颜色鲜艳,做工精细,活灵活现,独具特色,每一件都堪称精美的民间艺术品,我们都夸赞姥姥有一双巧手,姥姥就会喜开颜笑地说:“五月端午耍线,八月十五耍面。”我和两个哥哥都争先挑选着自己喜欢的耍活子,姥姥会给我们的手腕脚腕戴上花线绳,给我们的脖颈戴上带小蒜头的花线绳,给我们上衣的双肩缝上五毒香包,胸前还要挂与自己生肖一致的香包,以求为我们晚辈去病消灾,祈求平安。姥姥这一件件的耍活子,顿使我们这个传统节日变得活色生香,欢天喜地,情趣盎然。
端午节的中午,姥姥做的家乡端午美食上桌了,有用小杂粮糜子捻的黏米做成的“黏米饭”,也叫“焖饭”,浇上蜂蜜,糯糯甜甜;还有用大芦苇叶包的糯米或黄米粽子,食用时可以蘸蜂蜜和白糖,吃起筋软凉甜;还有热气腾腾的油糕,黄澄澄的黏米糕,家人们围坐在一起品尝着家乡的传统美食,象征着一年的生活甜甜蜜蜜。
我们生活在城市,家乡的习俗好多都被淡忘了。但只要有长辈在,家乡的习俗就会被传承,它承载着长辈对我们的美好祈愿和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