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的故事我们无法去体证,又有何资格去说感同身受,大多数情况都
有这样一个故事:说是有一天,蜉蝣在和蚂蚱聊天,聊到尽兴之时,天色已晚,于是蚂蚱就对蜉蝣说,天色不早了,我们明天再聊吧。蜉蝣一愣,“明天?明天是个什么东西?”(蜉蝣的生命仅有一天),蜉蝣尚未说出疑问,蚂蚱就回去了,可是明天再回来的时候,却不见了蜉蝣的踪影。
无人与蚂蚱聊天,于是蚂蚱又找到了青蛙,整整聊了夏秋两季,冬季将要到来之时,青蛙对蚂蚱说,蚂蚱兄,谢谢你陪着我聊了这么久,可是冬季就要到来了,我要回去冬眠了,蚂蚱说:“冬眠?冬眠是个什么鬼?”,来年青蛙来找蚂蚱兄来玩儿的时候,却是再也找不到蚂蚱兄了。
青蛙闲来无聊,在此时,正好碰见了来池塘旁边喝水的老虎,聊了没有多久,老虎就说,谢谢青蛙老兄陪我了半天,但是,我要回到我的山上去了,青蛙这个时候又来了一句:“山?山是个什么鬼?”。可这个时候,老虎已经走了很远了。
老虎回到山上之后,遇见了大雁,老虎对大雁讲述了很多自己在东北森林当中的一些英雄事迹,自己又是如何一步一步坐到森林之王这个宝座的,大雁听的津津有味,可是,秋天来了,大雁对老虎说:“对不起了,虎兄,秋天来了,我要飞回去南方了。”,老虎一听,南方是个什么鬼?
这是很多企业家非常爱讲述的一个小故事,有人讲的非常严肃,也有人讲述的非常诙谐幽默,本质相同,只是风格有些不同罢了。
圣经中讲述人人生而平等,可能很多人都对这句话产生了误解,人人生而平等,在小编看来,每一个人从生下来就是平等的,可也仅仅代表着生命是平等的,如果要是从其他的角度去理解呢?比如说:认知。不要忘记了还有另外一句话:千万不要自己一生碌碌无为,还安慰自己平凡可贵!
曾经有一个很要好的同事问过我这样一个问题:有一辆火车,在一个分叉路口处分出了两条轨道,一条轨道上绑着一个伟大的科学家,另外一条轨道上面绑着十三个普通公民,这个时候已经来不及刹车了,如果你是列车站长,你会选择通往哪一条轨道。
小编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回答,因为这个问题过于沉重,实在是不好回答,但是无论是在生活当中还是在学习、事业当中,很多人的心中已经有了一杆秤去衡量和比较了。
回到上面的小故事当中,如果将一个人从一生下来的认知层面比喻成为上面的蜉蝣<蚂蚱<青蛙<老虎<大雁,那么每一个人从一开始生下来则基本上都属于蜉蝣的层面。
人的认知水平何以会逐渐的攀升呢?又何以会停滞在某一个阶段而迟迟突破不了呢?这是困扰在很多的企业家、哲学家、诗人、武师及佛家身上所面临的问题。
下面从小编比较了解的武师领域进行探讨吧!说是探讨,其实也就是仅仅发表一下观点而已,因为小编也没有学过武功呀,要是真的打起来,小编就只能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啦!哈哈,开个小玩笑啦!
有一段时间,小编喜欢上了凤歌的山海经三部曲,很多人不知道凤歌是谁,但是很多人都知道金庸,而凤歌,就是被称为后金庸时代的顶梁人物,笔下出版了《昆仑》、《沧海》、《灵飞经》三部小说,合名山海经,在这其中,可以看到很多金庸笔下的似曾相识的人物以及情节。
武学当中也有层次这么一说,学有小成,拳法大成等等。但是很多武学上的领悟并不是仅仅依靠这单单一个领域而来,比如《昆仑》笔下的主人公梁萧,有三个领域非常精通,分别是运筹帷幄之中的兵法、奇门石阵的算术,最后才是天下无敌的功夫,而其武学方面的大成,则大多是由在天机宫中所研的算术演变而来。
佛门当中讲究顿悟,很多僧人虽遁入空门,却穷尽一生也参研不出其中至理,而《沧海》之中的花生大士虽练就大力金刚不坏神功,却在佛理上一窍不通,大口吃肉大口喝酒,佛门当中的清规戒律一概不放在眼里,可却突然有一天,因陆渐的一句指点而恍然大悟,其中奇妙真真无法言说。
而《灵飞经》就更不必说了,主人公乐之扬,最终武学大成,却是以乐而入武,最终自创出天琴、天鼓的内功及手法,以敌方人体八脉为琴弦,以周身穴道为鼓乐,配合其深厚的内功心法为链接,尽然败倒天下英豪,杀人于无形之中。
今天暂时到这里啦,明天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