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湖文海每天五百字散文

放下身段,与学生共同成长

2018-12-09  本文已影响8人  疏林红叶
放下身段,与学生共同成长

两天的听课活动转瞬即逝,时光虽然留不住,满满的收获却是实实在在的,美好的记忆也将是长长久久的。

两天的时间里,我们听了江苏省特级教师魏星的《古诗词三首》,全国特级教师张学伟的《问刘十九》,深圳教科院教研中心副主任赵志祥的《三笑》,浙师大语文特级教师虞大明的《太空“清洁工》,福建省青年名师何捷的口语交际《商量》,深圳市福田区教科院研究员白皛老师的《作诗初阶》,江苏省小学语文特级教师孙庆博的《狐狸分奶酪》,北京市著名特级教师王文丽的《星期天的巨人》,浙师大著名语文特级教师陈琴的《诗经小雅蓼莪》。

每节课都有自己的特点,每节课都能带给我思考和心理上的触动。大师们各有自己的教学风格,有的激情有的沉稳有的温和有的细心,但他们又是那么的一致与相似:课堂上他们除了引领与把控,全部成了学生的同龄人。和学生一起喜怒哀乐,和学生一起融入角色。

不动声色地帮助学生学到新的东西,真正做到润物细无声。这是他们共同的特点。

王文丽老师教学的《星期天的巨人》,其实不是教材中的哪篇课文,它是一本书。那么在短短的五十分钟,王文丽老师是如何引起并激发学生的兴趣,来阅读这本书呢?

首先,让童话打开孩子的心扉。有关巨人的童话——《巨人的花园》,孩子们刚刚学过,兴味盎然,意犹未尽。同类有关巨人的故事——《好心眼的巨人》,《孤独的巨人》,配以故事简介。哪个孩子会对童话不感兴趣呢?

其次,吊胃口。王老师顺势推出《星期天的巨人》,并出示滚动片段,让学生说文中乔纳森是个什么样的人?片段中的乔纳森是那么不安分,那么神秘,一下子紧紧抓住孩子的心,孩子们太想知道乔纳森都做了些什么啦!

第三,动脑子。继续滚动文字:第一个星期天,乔纳森来了,给我带来77个塑料卡通小人,他们有红黄蓝绿各种颜色,摆放在门口叫迎客小人儿,摆放在厨房叫厨房小人儿,还会摆放在哪里,叫什么名字?这个一点儿也难不住活跃的孩子们。

第二个星期天,给我带来了“鸟巢”。结果妈妈来找我时,摔倒在鸟巢上,压碎了鸟巢的鸡蛋。

问题很自然地来了:妈妈会怎么说,怎么做?

这个,对孩子来说也是小菜一碟!他们多么会模仿大人的一言一行啊!

第四,作比较。书上的妈妈说了什么?做了什么?留下问号,让学生自己找书阅读找不同。

好奇心强的孩子会念念不忘,究竟书上的妈妈怎么做的?

这样,培养阅读兴趣便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王老师的方法让我想到了自己。我对学生的阅读也挺重视,但现在看来,我的重视很盲目。虽然我提倡孩子:每天阅读十分钟,但这种读始终像蒙着一层面纱,面目不清。对于喜欢阅读的孩子来说,他们会自己挑选喜欢的书阅读。但对于没有阅读习惯的孩子来说,布置阅读对他们来说形同虚无。

如果我也用王文丽老师的方法,让阅读变得更具体,更触手可及,不是给更多的孩子指明了方向吗?如同给夜行人一束光,使他看得见前进的方向。

我自认为算一个爱看书的人。但听完课自己也感觉有些小惭愧,因为我根本不再去看那些儿童的故事,童话之类的书籍,说实在的,我认为那些很幼稚。

听完这节课,我才知道我自己有多幼稚!王老师作为北京市优秀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她阅读了并正在阅读那么多儿童文学的书籍,这些书籍同样能让人知道真善美,同样能撞击人的心灵。可贵的是儿童文学表现得更纯真也更纯粹!我有什么理由不去读儿童文学呢?

放下身段,和学生共同成长。我想:这,就是我这次听课学习最大的收获!

放下身段,与学生共同成长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