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火焰社”谈起

2019-04-14  本文已影响0人  天墶

从“火焰社”谈起

可羽


      新会县有一则“史料”,叫做“大事记”。编写者是这样写着的:

      1922年7月1日,新会无政府主义者散发广州“民声社” 传单,创办《民钟》杂志,发表宣言,鼓吹取消国家,取消政府,取消私有财产和家庭等主张。以后又组织“火焰社”设在篁庄乡村师范,发展无政府主义组织。

      这则耐人寻味的史料,是在1986年9月《新会文史资料选辑》第23辑刊出《创办西江乡村师范学校的回忆》等3篇关于西江乡师的文章后,该编辑伦海滨于1987年初告诉我的。伦海滨先生的意思是说,关于西江乡村师范学校的回忆等3篇文章中,我们都没有记述“火焰社”在学校里的活动情况,讳莫如深,要我补写。当时,我向伦海滨先生说:“你在进行逼供信,老爷气派十足。”同时,我还告诉他,我们3人写的3篇文章都没有所谓“火焰社”这个东西,可见“火焰社”与西江乡村师范学校毫无关系,现在有人图谋“栽赃”。

      现在关于“火焰社”又另有一种说法。请看广东省出版的《岭南文史》1989年12月总第14期发表的陈占标《无政府主义在新会》一文,其文写道:

      1926年冬,陈君冷等人在新会篁村平民学校里,组织一个“火焰社”....陈君冷利用工农参与国民革命的时机,在篁村平民学校里发动一些超龄的学生加入“火焰社”,作为基本队伍,进而走向社会,联系农民群众,组织“篁庄农会”,并发动农民向村里大地主欧阳耀群(三十年代任篁庄乡乡长)进行斗争。
      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搞“清党”运动,陈君冷被通缉,无政府主义团体“火焰社”自动解散,其人员也消声匿迹了。

      关于陈君冷其人其事,本文不拟详谈。话题还是回到“火焰社”的两种不同的说法,上来吧。两者对“火焰社”的说法出现了“四不统一”

      第一、组织成立时间不统一县

      新会的一则“史料”编写者说是1922年7月1日以后又组织“火焰社”。《岭南文史》发表的文章作者陈占标则说是1926年冬。

      第二、组织成立地点不统一”

      桥沙略去只自杀馆新会的一则“史料”编写者写道:设在篁庄乡村师范。《岭南文史》发表的文章作者陈占标则说:在篡村平民学校里。

      第三、主要组织人员不统一 

      出啦新会的一则“史料”编写者没有把组织人员姓名罗列出来。《 岭南文史》发表的文章作者陈占标则指名为陈君冷等人。

      第四、活动发展情况不统一

      新会的一则“史料”编写者描述为:以后设在篁庄乡村师范,发展无政府主义组织。《 岭南文史》发表的文章作者陈占标则描述为: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搞“清党”运动,陈君冷被通缉,无政府主义团体“火焰社”自动解散,其人员也消声匿迹了。

      我分析的这个“四不统-”如果基本上不错,就希望这两位编写者和文章作者都不必“笔下留情”,也不要迷迷摸摸于什么“蛛丝马迹”之中,而要清楚明白地把这个“火焰社”的蜘蛛捉将出来而不是它的“蛛丝”多要把这个“火焰社”的马匹牵着出来让读者看看而不是它的“马迹”。

      这应该叫做实事求是吧!或者叫做“学术研究”吧!再者,在作为历史资料的文字表述上,新会那则“史料”也较含糊:第一,民声社1922年7月1.日“以后又组织火焰社”,这个“以后”是什么时候呢?是三年还是三十年呢?第二、所谓“设在篁庄乡村师范”,这所学校的全称叫做“篁庄乡村师范”么?这里使用“篁庄乡村师范”一语,倘使不是编写者无知,便是作为留个“蛛丝马迹”之类,遗留给后人去作“推论”或“猜谜”了。 

      对待一些有关历史资料,要加以调查、鉴别、核实,这也是一种常识吧,更是个治学态度严谨与否的严肃问题。不可当一名文抄公,急不择言,抄抄袭袭,自欺欺人,误人误己。抛出“火焰社”来对什么“篁庄乡村师范”牵强附和,实则阴谋对堂堂一间西江乡村师范学校有含沙射影之嫌,这不是史料,似属“栽赃”。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