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听《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04
我们看看萨比娜来到瑞士后发生了什么。
实体书萨比娜来到瑞士后不久,认识了一位新情人弗兰茨,弗兰茨是位大学教授,他看重忠诚、责任、道德,还有伟大的梦想,他觉得人生就应该轰轰烈烈,并且要有直面死亡的勇气。
而萨比娜正好和弗兰茨相反,她对生活的选择是非常轻的,变化、未知和新鲜感才是她人生第一位的东西,她不追求稳定,她不渴望名利,她也不要稳定的关系,她需要的是一段一段新鲜的体验,她不会对任何人忠诚,她可以轻易地背叛别人。
萨比娜外在呈现的恰好是弗兰茨没有拥有过的那些自由、勇气和无拘无束的生活,弗兰茨被萨比娜迷住了,他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生活的女人。
可是他也觉得很痛苦,跟萨比娜的交往让他觉得自己有一种道德上的愧疚,因为对自己妻子不忠,违背了自己的道德标准,弗兰茨在痛苦挣扎之后,跟妻子坦白了一切,然后提出离婚,准备跟萨比娜结婚。
可是萨比娜被吓坏了,对她来说,这简直相当于要把自己的私生活打开来,强行地对这个名叫弗兰茨的男人敞开,这是她无法承受的负担,因为太重了。一想到这样,她就直不起腰来。
当弗兰茨背叛了妻子来找萨比娜的时候,发现萨比娜不见了,她背叛了弗兰茨,独自移居前往巴黎。
萨比娜就是这样,一路逃离一路背叛,她抛下了亲人,抛下了配偶,抛下了爱情,一样都不剩下了,她最后得到什么了呢?
萨比娜人生的最后一站是在美国,临死前她留下遗嘱,要把骨灰抛撒,既然什么都不剩下了,那就轻到一点都没有了吧。
弗兰茨在萨比娜走后,仍然崇拜着这个女人,继续做着伟大的人生梦。有一天,当他的一个朋友从巴黎打电话邀请他去参加一次伟大的进军,他感到非常振奋,毫不犹豫地加入了,他要为那种崇高的激情的东西献身。
最后他们的进军以失败而告终,在返回的途中,弗兰茨在曼谷遭到了几个暴徒的袭击,在搏斗中弗兰茨不幸丧生,他几乎死得无声无息,这完全不符合他的预期。弗兰茨本来是抱着重于泰山的梦想去的,最后却死得轻飘飘。
小说中一共有四个主要人物,到结尾,都过世了。他们的人生分别代表了生命困境中的四种程度,无论是轻是重,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陷入了生命的困境。
面对困境,我们在选择的时候,应该选择挑着担子勇敢地往前走,还是选择什么也不要,自由地轻盈地飞起来?是选择灵与肉的分裂,还是统一?人生的道路是偶然性的集合,还是必然性的驱使?是线性的向前,还是无限的轮回?
作者抛出了一个又一个的问题,但有没有答案呢?
如果我们把生命之重看作责任和约束,生命之轻就意味着背叛和逃避,完全自由。在任何时候,人们都会做出自己的选择。
萨比娜选择了逃避,弗兰茨选择了承担,托马斯选择了纠结,特蕾莎选择了忍耐,虽然无论怎么选,最终还是无法摆脱困境,但活着的意义就不同了
作者说“最沉重的负担压迫着我们,让我们屈服于它,把我们摁在地上。负担越重,我们的生命越贴近大地,它就越真切实在。相反,当负担完全缺失,人就变得比空气还轻,就会飘起来,会远离大地和地上的生命,人也就只是一个半真的存在,他的运动也会变得自由而没有意义。”
重一个人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作者没有给出标准答案,但带给我们深刻的思考和启发。
听完这本书,我想到了身边不想谈恋爱的成年人,似乎越来越多。他们觉得谈恋爱麻烦,至于结婚,觉得更麻烦。要经营夫妻关系,还要生孩子教育孩子,还有婆媳关系等等,想想就麻烦。觉得自己挣钱自己花,自己喜欢什么就去做什么,自己过一生不也挺好的吗?
在我看来,这些人也许就是选择了生命之轻。如果一个人只选择适合自己当下的生活方式,不考虑责任和义务,那不是轻吗?了知自己义务,承担责任,担当起社会和家庭角色中的担子,不就是重吗?但一个人如果承担“重”,重到自己无法承受得住的时候,就会走向极端。
爱情是灵与肉的完美结合,如果分离,看似自由、快活、轻松,但结果是生命轻飘,无人认同。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只有灵魂与肉体合一,才能专注,如果两者各奔西东,人就会变得轻浮,失去根本。
人难以完全脱离媚俗,但一个人如果沉浸在这样或那样的媚俗中,就会变得虚伪,随波逐流,缺乏自我的独立思想。甚至于会更进一步,限制他人,要求他人。
人生多样性,也许追随自由是美,担当是美,错综复杂也可以美,简单明了可以美,无牵无挂也可以美。
重要的是,你要找到轻和重的区别。感受生命之重是不是让人踏实,让人更接地气,是不是生而为人的骄傲和责任?生命之轻让人自由,让人漂浮在空中,但是舍去了人应该的付出和责任?
余华说: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陈凯平说:人生本是无意义的,在寻找追求人生意义这件事本身就是有意义的。
米兰·昆德拉说:生命的好处就在于它本身没有意义,才容得下我们各自赋予它意义。(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