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育儿生活、文字散文

感激母亲的教育,让我懂得生活 第3篇

2019-05-24  本文已影响1人  f88eb41d8245

2008年腊月28,我还在武汉。傍晚时,父亲打来电话说,母亲走了。

此生,只有回忆。

第三篇:读书才能改变人的本质

01 母亲的遗憾

母亲出生在破落的地主家庭,是独生子女。解放那年,外公去世了。那时母亲7岁,婆婆便独自抚养母亲。母亲读过几年书,十七岁时,被安排到村小教书。后来因为成分问题回家种田。而读书和工作就成了母亲一生的遗憾和梦想。

母亲经常教导我们的一句话是:“在我们家里,只有两条路可走,种田或者读书。”

所以,当村队里其他的孩子小学毕业以后都回家种田了,而我的父母亲却坚持一直让我们读书。

家里在近二十年的时间里几乎都有3个人同时读书,沉重的经济负担就压在了父母的身上。但父母从不抱怨。尽管常常是东挪西借,也要拉扯着供我们上学。一直到2002年小妹大学毕业。那一年,父亲64岁,母亲也已56岁了。

长年累月的劳累在父母亲的身体里留下深深的病痛。到2008年,母亲终于不支倒下了。父亲也已去年去世了。

我们兄弟姐妹4人有两人考了大学出来,这可能是母亲一生最大的欣慰。只是我想父母心里仍然有愧疚和不甘,那就是还有姐姐和弟弟没有读大学。并不是姐姐和弟弟不爱读书或者没有学习能力,而是家里实在太贫穷。

02 教育就是环境熏陶

父亲也读过两年私塾。我们从小的时候,家里就有一种读书的氛围。这可能是与村组里其他家庭所不同的地方。

记得小时候,每天夏天傍晚,屋门前就打扫得干干净净,洒了水。然后,母亲就会搬来两条高脚板凳。再把后门拆下来,洗干净,搁到板凳上。上面再铺上床单,就成我们小时候最喜欢的凉铺了。我们兄弟姐妹几个洗完澡,躺在上面,听父母亲讲故事是最惬意最欢乐的时光。父母亲给我们讲的多是历史传说,把我们听得入迷。现在我大学毕业工作这么多年了,自认为读的书也不少。但我的历史水平仍然远远及不上我的父母,他们可以从三皇五帝、诸子百家一直讲到近代。

后来姐姐上学后也给我们讲故事。姐姐主要是讲成语故事和一些对联、谜语之类的。

姐姐读书是我们4个人中最刻苦、最厉害的。家里土墙上贴满了姐姐的奖状。记得有一年,是锣鼓队把姐姐从8里外的学校一直送回家的,沿途村里人都挤着看。

等到我上学时,就是姐姐带着我学习。每天回家首先就是做作业,做完了再帮父母亲做事。这已经形成了习惯,父母也从不管我们的作业。

每天放学后,姐姐就搬一张方桌到屋前稻场上,然后就喊我一起做作业,有时还有姐姐的同学过来。再后来,弟弟也读书了,我们就三个人围着桌子写。

现在回想起来,正是母亲给了我们一个喜欢读书的环境。教育就是环境熏陶。

03 严厉的要求

我和弟弟毕竟是男孩子,比姐姐贪玩。有时村里小伙伴一喊,就偷偷跑出去玩。每次玩了回来都要接受父母的盘查,问我们作业有没有做完,和谁去玩了,玩什么等都要细致回答。如果作业没写完或者下河游泳,则父亲会罚我们跪,有时候还要挨打。母亲则从不在旁维护我们,最多到了吃饭时,对我们说一句:“吃的不少,打的不饶。快吃饭了做作业去。”

到我上初中后,父母亲便禁止我出去和别的孩子玩,怕我跟着那些孩子学坏了。母亲总是说,“跟着好人便学好人,跟着坏人便学坏人。并不是说他们那些小孩是坏人,只是他们不爱学习,你跟着他们,也会变得不爱学习。”父亲也会在旁边补充着说“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到现在,我也不知他们这种做法对于我而言究竟是对的还是错的。

04 科学的教育

我是一个老师,但我认为母亲比我更懂得教育。

一是自觉性的培养。母亲从不干涉我们学习上的事,每次回家总是只问我生活上的事。吃得怎么样,与同学关系怎么样,老师好不好等。以至于,如果学习差了,我都很羞愧母亲的关心。

二是专注力的培养。记得很小的时候,我们男孩子玩打仗,常用纸折枪和皮带。我经常折到半夜,母亲也从不催促我去睡。如果是作业做得太晚也一样,母亲只是在旁边做针线活,直到我去睡为止。现在想来,那应该是母亲有意思地培养。因为那时没有电灯,夜晚只能点煤油灯照明。为了节约用油,父母亲通常是很早就睡的。只有我有事时,才特意给我点一盏灯。

三是学习观念的培养。读书时,每次作业完成后,母亲都会安排一些家务事我们做。如果是周末,母亲则会告诉我们,周末家里有哪些事需要我们帮碰上做。让我们自己做好安排打算。

母亲常对我们说,“学习只是生活的一部分,你们既要学习,也要玩,更要做事。”

母亲过世已经十一年了,现在仍时时想起母亲的模样,想起母亲教育我们的一言一行。母亲是我一生的思念,此生再也不可能忘记。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