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修身。

“失去兽性比失去人性更危险”

2019-12-18  本文已影响0人  浔视

“失去兽性比失去人性更危险”

——兼听《逃离不平等》后的思考

        人性(这里引用狭义的定义)指人之所以为人的那一部分属性,是人与其他动物相区别的属性。

        兽性(非社会学概念)指基因为了保持自我延续的自私性。

        诺奖得主安格斯·迪顿的《逃离不平等》虽然只是一个没有太多探索的观察,但基本描述了一个总体趋势,贵族比平民活得更健康,发达国家人民比发展中国家人民活得更健康,这种不平衡的加剧,人类将走向何处已然成为一个深刻的伦理命题。形成这种趋势,离不开人性的驱使。

        而在Edge社区文集《生命》中,通过对鸟喙的观察发现,生物应进化和遗传的需要,当环境发生特定变化时,某种特定物种会因进化形成分隔,而当环境恢复“常态”,被分隔的物种又会主动杂交繁殖,确保在环境再次发生突变时,物种仍然能找到特定的适应性。即使某物种基因得以继续延续。

        任一物种,受基因的自私性(兽性)驱使,会根据自然环境的变化调整生存法则,让基因得以保存,物种得到繁衍。

        而自18世纪以来,人类推动了工业革命、医学创新等所谓的进步事件,但人类还保有原始的兽性吗?还是因衍生出了畸形的人性,泯灭了原始的兽性?

        保留兽性,智人物种是不是才更有将来?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