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之旅,开启农村青年的另一种价值模式
1
其实我还是考大学,因为觉得上了大学才有出息,一个不读大学的人是很难成就一番大事业的,而我是要干大事的人,但具体要干什么大事我也不知道。
但父亲说过:“你们三兄弟,要有能力往上读,我把咱们住的房子最后一块砖拆了去卖也要供,但如果读不上去,想要复读或通过扩招往上读,肯定是不可能”。
高考落榜后,我就剩下打工一条路了。
去学点技术,也不太可行,因为农村当时也没啥靠谱的技术,更没有过硬的师傅,非常流行的技术也就是木工、篾工、泥瓦工(砌墙盖房)几样,学其他技术也没人带,技术学院才刚刚兴起,蓝翔技校当时都不知道在哪,其他技校基本上也都不太靠谱,很多人去了,交了一笔学费,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留家里和父亲一起种地也不可能,留家里种地肯定死路一条,从8岁开始和父亲下地干活,种地的苦我是知道的,我不怕地里的蚂蝗,我也不怕天上毒辣的太阳,我就怕这些稻草,一种特殊的过敏,碰久了过敏,每天下午开始全身痒,越挠越痒。我发誓,我这辈子肯定不能种地。
所以,打工就成了最后一条,也是唯一的一条出路了。
2
走的时候父亲给我拿了150元钱,带着我的高中复习资料,跟着四叔,第一站来到杭州,进了钱江电子厂,确切的来讲,这是一个个体户,以前都是老板自己做,只不过后来订单多了,忙不过来,雇了一批人帮忙,四叔就是老板刚开始招人时就进来的第一批员工,属于工厂的元老了,所以四叔向老板介绍了下老板就同意让上班了。
第一个月为学徒,工资50元,第二个月起计件算工资,底薪380(当时的杭州最低工资是标准380元),对应的要求是调试300个启动器(做不完自己加班),而后每多做一个算两元,没有“三险一金”,管住不管吃,还要压两个月工资。
当时我就觉的工资有点低,特别是第一个月的工资,才50元,生活费都不够,但是转念一想,一个刚出门的打工仔,先要学习,没让交学费都不错了。
第一个月好过点,生产没有数量要求,做多少算多少,但也不好过,因为这50元还不够饭钱,每次去打饭我都是打个小份的,5毛钱一份(中份是8毛,大份是1元),然后买份纯素菜,也是5毛(半荤半素是8毛,全荤是1元),就这样一顿饭一元钱搞定,虽然吃不饱,但也能糊弄下肚子,这样的结果就是每次还没到吃饭点就饿,吃饭成了每天最快乐的事,每顿饭都吃的晶晶有味,但又从没吃到满足过,有时候实在想吃顿饱饭就放肆的打个大份的饭,吃到肚子撑。
就这样一个月伙食费算下来90元还不够。但我心里默默安慰自己,先放开吃,不够再向我四叔借点,下个月工资就可以补回来了。
第二个月压力就来了,每天调试好300个启动器很有困难,经常加班到晚上十一点才能完成,而且住的地方离厂里大约5里,走路近30分钟,回去再加上洗洗漱漱,因此每天12点后上床睡觉是常事。第二天只好拖着疲惫继续干活。
有时看看这些复习资料,感觉大学梦渐行渐远了,哪有复习的时间?
也非常想去看看杭州,这个传说中的人间天堂,也就只能在上班的路上看看了。
3
这个时候,我开始佩服起我四叔了,这样的工厂,他一干就是七年,那时他的工资已达到一千二百来块钱了一个月,也就是每天比我多调试400多个启动器。但是,这是用七年练就而成的,每天也都晚上十一点以后回去,这是怎样的毅力,我能坚持下去吗?我能达到他的水平吗?
当然,我也没做好七年全搭在一个厂里的准备,我觉得这只是我的一个驿站,我还要抽点时间去学习,哪天有机会肯定还要参加高考。
就这样做了两个多月,借着十一月份征兵的理由,我辞职了。辞职的前几天才结了第一个月的工资50元。
又从我四叔那借了100来块钱,当做回家的路费。就这样,我的第一次为期三个月的打工以亏本告终。
走之前,我抽空去了一趟西湖,既然都来了趟杭州,西湖都没去过,这是怎样的可悲。
后来听说四叔凭借元老的资格向老板把压的这两个月的工资要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