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疗愈自我训练营作业——树木画

2020-08-31  本文已影响0人  懒言懒语_5321

画者基本情况:两年全职妈妈,我也不晓得产后两年里到底是焦虑症还是抑郁症折磨过我,很多时候都有种在崩溃边缘游走的感觉。旁人不理解,队友也常常站在我的对立面。尽管如此,我还是想努力冲破这种困境,想改变现状。

画前当天让你印象深刻的事:因为孩子吃饭问题引发各种矛盾,跟队友大吵了一顿,把餐椅扔出去,收拾碗筷也尤其用力。脑海里甚至把离婚种种都过了一遍。

画前的心情:失望,烦闷

绘画的过程:心平静许多,能把细想到的植物画下来。

画后的心情:平静很多。

画面的故事:

这是我娘家常见的植物,山上山下,房前屋后都有它的身影。一年四季常绿,叶子枝干俱是绿色,一节一节地往上长,感觉有点倔。这是竹子。当我把它呈现在画面上时,几乎一气呵成,可能是熟悉的原因。画竹子用的颜色不多,几乎都是绿色,少量黄色,偏冷色调。用彩铅画的线条,比较清晰,枝桠竹叶都不多。竹子底部有些杂草,虽然杂乱但并不影响它的成长。

结合本节要点的绘画解析:

内向/外向:画面以冷色调为主,简单明了,并不复杂。内心潜意识把自己的性格呈现出来,那是内向的人。

理性/感性:线条清晰,画面干净利索,色彩单一,说明我是理性居多的人,再结合课程所学,应该是介属于抑郁症与粘液质之间,但大多时候是粘液质。个人性格会带有敏感不安,抑郁焦虑,但又谨慎小心。更多时候都能自己独处,平静地处事。

本节听课的感悟:

性格没有好坏之分,我是内向的人,但也不会蜷缩在自己的世界,也会向外找出口。

本节课程对自己的启发:

自信点,勇敢点,不要轻易向生活低头。

接下来的一小步(越具体越好):

1.重拾日记,用文字记录生活,疏导心情。

2.与人交际,不必过于在自己的世界,走出去,释放压力,吸收更多正能量。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