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阴阳应象大论篇之二)
2023-08-11 本文已影响0人
博学的毛婆婆
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重寒则热,重热则寒。寒伤形,热伤气。气伤痛,形伤肿。故先痛而后肿者,气伤形也;先肿而后痛者,形伤气也。风胜则动,热胜则肿,燥胜则干,寒胜则浮,湿胜则濡泻。
阴气偏胜,则阳气受损而为病,阳气偏胜,则阴气耗损而为病。阳偏胜则表现为热性病症,阴偏胜则表现为寒性病症。寒到极点,会表现出热象。寒能伤形体,热能伤真气,真气受伤可以产生疼痛。形体受伤则会发生肿胀。所以先痛而后肿的是真气先伤而后伤形体;先肿而后痛的,是形体先病而后及于真气。风邪太过,就会发生痉挛动摇;热邪太过,就会发生红肿;燥气太过,就会发生干枯,寒气太过,就会发生水肿,湿气太过就会发生泄泻。
天有四时五行,以生长收藏,以生寒暑燥湿风,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故喜怒伤气,寒暑伤形;暴怒伤阴,暴喜伤阳。厥气上行,满脉去形。喜怒不节,寒暑过度,生乃不固。故重阴必阳,重阳必阴。故曰:冬伤于寒,春必湿病;春伤于风,夏生飧泄;夏伤于暑,秋人必痎疟;秋伤于湿,冬生咳嗽。
大自然有春夏秋冬四时的交替,有木火土金水五行的变化,因此,产生了寒暑燥热风的气候。人有肝心脾肺肾五脏,五脏之气化生五志,产生了喜怒悲忧恐五种不同的情志活动。喜怒等情志变化可以伤气,寒暑外侵可以伤形。突然大怒,就会损伤阴气,突然大喜就会损伤阳气。如果气逆上冲,充满了经脉,则神气就会浮越,离去形体了。所以不节制喜怒,不调适寒暑,生命就不会牢固。阴气过盛可以转化为阳,阳气过盛可以转化为阴。所以冬季受了寒气的伤害,春天就容易发生热性病,春天受了风邪的伤害,夏季就容易发生飧泄;夏季受了暑气的伤害,秋天就容易发生疟疾;秋季受了湿气的伤害,冬天就容易发生咳嗽。
今天的这两段容易懂,切记不要大怒,大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