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与心理学

【写在“世界精神卫生日”前(7)】——健康心理,快乐人生(关注儿

2018-10-06  本文已影响228人  兴时态_198812

【写在“世界精神卫生日”前(7)】——健康心理,快乐人生(关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

【写在“世界精神卫生日”前(7)】——健康心理,快乐人生(关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

2018年10月10日是第27个“世界精神卫生日”,今年我国“世界精神卫生日”主题是“健康心理,快乐人生”——关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旨在通过多途径的宣传教育,让儿童青少年掌握精神卫生、心理健康相关知识,使家长、学校、社会了解儿童青少年心理特点,全社会共同维护和促进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拥有健康快乐的人生。

A,中学生心理健康

一、健康标准

1、学习方面的心理健康

(1)体现为学习的主体;

(2)从学习中获得满足感;

(3)从学习中增进体脑发展;

(4)在学习中保持与现实环境的接触;

(5)在学习中排除不必要的忧惧;

(6) 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人际关系方面的心理健康

(1)能了解彼此的权利和义务;

(2)能客观了解他人;

(3)关心他人的要求;

(4)诚心的赞美和善意的批评;

(5)积极地沟通;

(6)保持自身人格的完整性。

3、自我方面的心理健康

(1)善于正确地评价自我;

(2)通过别人来认识自己;

(3)及时而正确地归因能够达到自我认识的目的;

(4)扩展自己的生活经验;

(5)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确立抱负水平;

(6)具有自制力。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与任务

  1.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他们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充分开发他们的心理潜能,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可持续发展,为他们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奠定基础。

  2.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是:使学生学会学习和生活,正确认识自我,提高自主自助和自我教育能力,增强调控情绪、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对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心理辅导,及时给予必要的危机干预,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3.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减少和避免各种不利因素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培养身心健康、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按照“全面推进、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协调发展”的工作方针,不同地区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积极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1)全面推进。

普及、巩固和深化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加快制度建设、课程建设、心理辅导室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积极拓展心理健康教育渠道,建立学校、家庭和社区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和协作机制,全面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科学发展,在学校普遍建立起规范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

  (2)突出重点。

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利用地方课程或学校课程科学系统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加强心理辅导室建设,切实发挥心理辅导室在预防和解决学生心理行为问题中的重要作用;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建立一支科学化、专业化的稳定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

  (3)分类指导。

大中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要在普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基础上,继续推进和深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努力提高质量和成效,率先建立成熟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

其他地区,要尽快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建立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室和稳定的心理健康专业教师队伍,普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4)协调发展。

坚持公共教育资源和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中西部地区倾斜,逐步缩小东西部、城乡和区域之间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差距,以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发展为重点,推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全面、协调发展。

按照“城乡结合,以城带乡”的原则,加强城乡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交流与合作,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全覆盖和城乡均衡化发展。

同时,着力提高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质量和成效,促进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德智体美全面协调发展。

三、问题种类

(一)学习类问题

因学习而产生的心理问题是中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部分,其问题有:

1.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造成精神上的萎靡不振,从而导致食欲不振、失眠、神经衰弱、记忆效果下降、思维迟缓等。

2.厌学是学习活动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不仅是学习成绩差的同学不愿意学习,一些成绩较好的同学也出现厌学情绪。 大多是因为作业多、上课拖堂等……

3.考试焦虑,特别是遇到较为重要的考试时焦虑更为严重。

(二)人际关系问题

人际关系问题也是中学生反映较多的问题。其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与教师的关系问题。

其主要问题是教师对学生的不理解、不信任而使学生产生的对抗心理,以及教师的认知偏差等情况给学生造成的压抑心理,攻击行为等问题。

2.同学间的关系问题。

中学生除希望得到老师的理解与支持外,也希望在班级、同学间有被接纳的归属感,寻求同学、朋友的理解与信任。

3.与父母的关系问题。

民主型的和睦良好的家庭给中学生一个温暖的归属港湾,专制式的家庭中父母与其子女之间不能进行正常的沟通,造成儿童孤僻、专横性格。家庭的种种伤痕,会给中学生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伤害。

(三)青春期心理问题

1.青春期闭锁心理。

表现为趋于关闭封锁的外在表现和日益丰富、复杂的内心活动并存于同一个体,可以说封闭心理是青春期心理的一个普遍存在而又特殊的标志。

2.情绪情感激荡、表露而又内隐。

青春发育期的生理剧变,必然引起中学生情感上的激荡。这种动荡的情感有时表露有时内隐。

3.早恋。

中学生一般尚未成年,我们把中学生这种未成人时的恋爱称为早恋。中学时代,特别是高中生,正值青春发育期,而这一时期最突出的矛盾之一是性发育迅速成熟与性心理相对幼稚的矛盾。

面对这类问题,我们应该教育青少年,青春期的困惑——与异性交往,要健康,有所自我控制。这样的话,异性之间的交往会带给双方很大的好处。比如思维互补、能力互补、性格互补、互相激励。

(四)挫折适应问题

中学生的挫折是多方面的,有学习方面的、人际关系方面的、兴趣和愿望方面的以及自我尊重方面的。其原因有客观因素、社会环境因素以及个人主观因素。

B,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

心理健康是指各类心理活动正常、关系协调、内容与现实一致和人格处在相对稳定状态。

说得通俗点,心理健康的标志是: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人际关系良好,能适应环境,有幸福感,在学习、工作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有效率的生活。

心理健康水平的标准,有以下十项:心理活动强度、心理活动耐受力、周期节律性、意识水平、暗示性、康复能力、心理自控力、自信心、社会交往、环境适应能力。

一、常见问题

1.依赖心理。

当前,独生子女为在校生的主体。他们有的在“糖水”里长大,从小受到父母的百般呵护、溺爱、娇宠,好比温室里的花朵,缺少独立意识,什么事情都要依赖家长。

2.自负心理。

由于父母的过分溺爱和娇宠,独生子女成为整个家庭的轴心 ,总认为自己比别人强,总想事事占先抢头,容不得别人超过自己,认识不到“山外青山楼外楼”“强中更有强中手”。他们一旦遭遇挫折失败,受到委屈,往往意志脆弱,承受力差,痛苦不能自拔,甚至走上绝路。

3.自私狭隘心理。

表现为心胸狭窄,自私自利,常为一点小事而斤斤计较,把个人利益看得过重,经常感到委屈,吃亏而郁郁不乐,具有较强的报复心理。

4.自卑心理。

自卑心理是指学生由于各种原因对自己的品质、智力、能力等感到怀疑并做出过低评价所产生的心理感受。

自卑心理一旦形成并得到发展,就会对人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产生日益显著的消极影响,特别是中学生尚处于心理发展不稳定的年龄阶段,自我否定意识更容易引起情感情绪的巨大波动和思想观念的急剧变化,严重影响其学习和生活。

5.抑郁心理。

抑郁心理是中学生较常见的一种心理失调症,是中学生感到无力应付外界压力而产生的一种消极情绪。

处于抑郁情绪状态下的中学生,经常生活在焦虑的心境中,他们内心孤独却不愿向同学、老师和家长倾诉。

6、孤僻心理。

喜欢独处,实属单飞的雁,不愿与他人接触,沉默寡言,内心产生压抑、苦闷。

这种心理往往严重影响了同学之间、师生之间以及学生和家长之间的正常交流,造成彼此之间的心理隔膜,影响人际交往,往往使学生陷入孤独无助的境地。

7.焦虑异常心理。

焦虑心理是一种以担心、紧张或忧虑为特点的、复杂而延续的情绪状态。

当人们预期某种危险和痛苦境遇将发生时,通常都会产生焦虑反应,这种焦虑反应是带有普遍性的正常的适应性反应。

然而,焦虑的程度过于严重时,就变成了惧怕,人的主观感觉就变得紧张不安,易产生不愉快预感。

8、恐惧心理。

是指对某种特定对象或境遇产生了强烈、非理性的害怕。

而实际上这类引起害怕的对象或境遇,一般并不导致危险或威胁。

对某一特定事物或现象的特殊害怕,是中学生最为普遍的恐惧心理。

9.易怒心理。

所谓易怒就是指容易冲动、急躁,爱发脾气,喜怒无常,报复性强,常有干危险、愚蠢事的冲动,事后冷静下来又后悔。

现实生活中,有些中小学生常常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本来只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在别人看来不以为然,而他却犯颜动怒,火冒三丈。

10、逆反心理。

一些学生对外界的刺激常产生与常态相背的心理反应,与他人交往采取不合作的对抗态度,对老师、家长的教育感到厌烦甚至顶撞。

11.嫉妒心理。

这是一种恐惧或担心他人优于自己的心理状态。这种心态重点中学的学生尤为明显。

12.猜疑强迫心理。

表现是遇事多疑、疑心太重。这类同学不能与同学正常交往、和睦相处,久而久之,造成情绪上的不稳定,意志消沉,缺乏自尊自信等。

13、厌学心理。

中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学习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面对升学难,就业难,出路窄的现象,深感前途渺茫,为此,造成精神上的萎靡不振,从而导致食欲不振,失眠,神经衰弱,记忆力下降,思维迟缓,害怕考试等等。

二、健康保健

(1)学习基本哲理和道德的理论,使自己变成一个高尚的人。做到心胸开阔,知足常乐,不患得患失,不自寻烦恼。具有正确的思想方法和道德观是中学生健康心理的基本要素。

(2)科学地、客观地、勇敢地面对现实、适应现实。现实实生活不都是花团锦簇、五彩斑斓,而恰恰是常常充满大大小小的矛盾冲突;人生的道路不都是平坦的,常有阻碍和曲折。

当受到挫折时不悲观,不失望,而能从中找到光明和温暖及令人鼓舞的一面;同样,在胜利和成功的面前,也不可忘乎所以,妄自尊大。正确协调自己和环境的关系。

(3)能和周围的人建立起良好的关系。培养与他人保持良好关系的能力。在学习、生活与工作中,逐渐学会以诚恳、平等、谦虚、宽厚的态度对待别人,学会尊重别人的权益和容忍他人的短处和缺点。

在与人交往中,处处与人为善,并信任尊重他人,不要轻易对人表示忿怒或怨恨的态度。这样,才会有更多的朋友,不使自己陷入落落寡欢的孤独之中。

(4)要充分了解自己,愉快地接纳自己,即要有自知之明。

一个人生活在客观环境中,就要使自己和环境相适应,做一个能全面了解自己的人。

在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能恰如其分地表现自己,并能理智地避免去做那些自己力所不及的事,这样才能少失败,也少烦恼。

过高估计自己,好高骛远,结果却所愿不随;而过低估计自己,却又常常错过了近在眼前的有利机遇,使自己终生一事无成,并经常处于自苦、自危、自惭、自卑、自惑等不良心态的困扰之中,甚至走上自毁的道路。

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能经受起悲痛、欢乐、失望等刺激。

心理健康的青年,必须有较强的自制力,培养自我疏导、自我超脱的精神;学会抑制内心情感的起伏和客观保持平衡,以求得有效地适应。

(5)注意劳逸结合。

学习、工作适度,业余生活丰富多彩,才能保护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健康。

而适当的劳逸对于保持心理健康极为重要。

总之,心理健康的青少年应该是襟怀坦荡,目光远大,热爱生活,信心百倍,精神愉快,活泼可爱以及孜孜不倦,奋发上进的。

C,影响青少年学习的心理问题

青少年是青年人成长过程中的重要阶段,青年人的心理问题,大多数源于青少年阶段。因此,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格外重要。

据权威青少年心理健康机构在长期的心理咨询和治疗中,发现前来咨询学习和考试问题的家长和学生大多数认为:青少年学习或考试成绩不好,只是由于学习能力有问题。

其实,青少年学习成绩的好坏,升学考试的成败,不只和学习能力、聪明不聪明等因素有关,还与青少年和家长们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等多种因素有关。

很大一部分青少年在升学考试中失利是因为他们存在心理问题、甚至心理障碍,并在长时间未被发现,更得不到解决而影响的学习,有效的心理咨询和治疗会给他们以很大的帮助。

影响青少年学习的心理问题有以下几点:

(一)心理疲劳。

影响青少年顺利进行高考的敌人之一叫做心理疲劳。

所谓心理疲劳,是指艰苦的学习活动等大脑、神经系统高度和长期的紧张,长期从事一种单调的活动,虽肌肉劳动强度不大,却出现疲劳之极的一种心理状态。

出现心理疲劳时,常表现为体力精力下降;

主动注意力下降、注意力渙散,常为一些门声、汽车声、说话声等噪声吸引,不能集中力量学习;

思维缓慢,诉说学习能力下降、抱怨以前很好使的脑子现在变得不好用,并常出错;

心理疲劳持续下去,会出现躯体体征和症状:头晕、眼花、头疼、食欲下降、咽喉肿痛、发低烧等;

还会出现抑郁、焦虑、心烦易怒等心理症状;

如不及早发现和治疗,则很容易影响免疫等系统的正常功能,出现躯体或精神障碍;

此时,不要说:顺利的参加高考了,连基本的健康状况都不能保证。

(二)高考后的心理调整与选择。

当高考得不理想时,学生往往想的很多:是否复读、考上的这个学校到底上不上、专业、学校不理想怎么办、这次考不好,出国学习是理想的出路吗?

(三)学习厌倦。

有这方面问题的学生:对学习的厌倦,对考试更厌倦。

(四)学习困难。

学习困难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找到造成学习困难的原因,有目标的治疗才是最好的方法。

(五)考试焦虑障碍。

考试焦虑障碍应提早治疗。

考试焦虑障碍是学生面临或处于考试状态下出现的心情异常紧张、自主神经功能异常、对考试结果严重担心等症状组成的心理障碍,在重大考试如中考、高考时症状加重。

考试焦虑障碍的表现为:

(1)患者在考试时出现心情严重紧张不安,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

身体上出现肌肉颤抖,头痛、心慌、出汗、小便次数增多;

对考试成绩的倍加担心等,越是参加对自身有重大意义的考试如中考、高考,焦虑症状就越加严重。

(2)由于担心重大考试失利,或在既往有过考试焦虑障碍的体验,患者可在考试前几天甚至数月就出现严重的紧张,坐卧不宁,无法放松肌肉;

头重脚轻,心动过速,食欲下降;

入睡困难,为将来的考试烦恼,睡前胡思乱想、辗转难眠、对周围事物感觉敏感;

精力体力也随之下降,平时上课听不进去,记不住老师的授课;

越离重大考试的时间迫近,紧张程度就越加重。

(3)患者可出现咽喉红肿疼痛;

发低热,有38度左右的体温升高等躯体的应激反应;

患焦虑障碍时间长了,可出现免疫功能低下的表现,如疲乏无力,易患感冒;

心电图检查常显示窦性心动过速。

也有的患者出现严重的回避反应,如对家长说自己身体有病、头痛而不想去上学了,不想去参加考试了,出现厌学、辍学等现象。

部分患者合并抑郁状态,如对事物不感兴趣,认为自己沒有前途,自己什么能力都沒有,悲观失望等症状。

(六)青少年恋爱问题。

高考前,因恋爱而影响学习,甚至导致几年高考名落孙山的男生女生真是不少。

由于生活好了,社会风气中恋爱年龄段趋于低龄化,不少同学在高中阶段己经有过几次恋爱的经历。

但青少年恋爱对需要集中精力学习的中学阶段来说,确实存在相当大的负面影响。

首先,它影响青少年的心身健康。

青少年对自己感情控制力差,在爱情面前不是爱的死去活来,就是频频更换对象;

在恋爱期中出现问题不敢请教成年父母老师,或自己煎熬、或向同样没经验的同学请教,结果是解决不了恋爱中遇到的情感困难和各种复杂的关系,使自己陷于情感的困境,等家长知晓时,多数已经出现严重的心身障碍;

长期心理苦恼的结果是使自己心理、身体受到损害,如头痛、失眠、消瘦,甚至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能集中。

另一方面,失眠、健忘、疲倦和注意力转移到感情的后果是使学习成绩严重下降,更不用说很好的进行高考了。

(七)网络成瘾问题。

男同学迷上电脑游戏,玩得彻夜不眠;

女同学上网聊天室里上了瘾,聊得死去活来。

这种情况使同学们心身疲惫:

由于长时间将精力放在电脑上,过于兴奋,睡眠受到影响、头痛、头晕;

吃不下饭,甚至恶心、呕吐、腹痛;

长时间的固定坐式,两腿很少走动,常出现四肢麻木、肌肉萎缩、各种运动系统疾病;

长期眼睛盯着电脑屏幕,引发视力下降、眼痛、眼部充血发红;

各种心血管系统症状,心跳加快、胸前区不适等;

长期接受电脑放射线还对处于青春发育期的青少年极为不利;

处于迷恋电脑的青少年还产生与父母亲、亲友们产生隔绝状态,出现人际交往障碍、人格偏离等;

有的出现错觉,分不清现实与电脑虚拟世界的界线,出现苦恼;

处于高考中考前的考生迷上电脑后很少有不影响学习和考试成绩的,更为有害。

(八)强迫症。

有的同学平素很用功,但近几个月以来,每当他心力交瘁或心烦意乱之时,脑子里就反复出现这个不必要的话:“鸡为什么生蛋,蛋为什么成鸡。”明知这句话与学习的材料无关,想这话也没有用,可自己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的脑子。

这位同学实际患了强迫症。

强迫症是一种心理障碍,它有许多种症状:

强迫思维:总想没有意义的问题或话语,如“为什么要走人行横道”等,这些想法是自己不愿意要的,可一连几小时想这么一个问题,以至于不能正常复习功课。

强迫动作:如强迫洗手,或强迫做各种仪式动作,如锁门,严重者反复上几次五层楼,总怕没锁好门。

强迫计数:反复数电线杆、数楼层,严重者数几个小时,以至走不了路等。

由于无法不进行这些强迫性思维或动作,也反复想将这没有的话赶出脑子,可就是做不到,挥之不去。自己心烦意乱,甚至发愁抑郁,因此倍感痛苦。

强迫症虽不是重性精神病,但这种情况使自己难以学下去,或听不进老师的讲解,反复干扰自己的思维,像一条蛇,纠缠自己的双脚难以前进,如再这么下去,是无法很好的复习中、高考的。

在中、高考前,及时治疗强迫症是十分必要的。

(九)社交障碍。

社会交往困难。

轻度的社交困难,只是见到生人、半生半熟的人、异性、领导、长辈出现轻度紧张和局促不安;

严重者称社会交往恐惧症,这实际是一种心理障碍,表现为与家人以外的人交往时,出现自己不能控制的极度恐惧、紧张不安、出虚汗、脸红、心跳加快等植物神经紧张;并感到别人都知道他的内心体验和尴尬表情;

有逃避社交的强烈愿望。

不少社交困难者终日与电脑等非人的物品交流,进行非直接人与人交流的上网聊天或游戏,从而排解内心的痛苦和不安。

社会交往困难有着两种危害:

第一种是现在的危害,与老师、同学由于交流问题,产生隔阂和距离,这包括脱离集体的活动和心理距离,以及内心的无奈、悲观和烦躁。

人有归属和社交的心理需求,得不到这种心理需求的同学是很痛苦的。

第二种是潜在的危险,同学们毕业后一定会:择业、面试、与社会各界交往办事、婚恋、成家生子……

人是社会人,人离不开社会交往,有社交困难在社会上寸步难行!社会交往困难对学生极其有害。

【写在“世界精神卫生日”前(7)】——健康心理,快乐人生(关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

丁俊贵

2018年10月6日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