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苏格拉底的故事所想到的

2021-05-17  本文已影响0人  左岸没有咖啡

今天在升旗的时候,像往常一样仍然是领导发言,学生演讲。

但我在听学生演讲的时候,慢慢感觉有点不对味了。

怎么回事呢?在学生的这篇演讲中,他提到了苏格拉底的故事。

其实他一说苏格拉底,我马上知道了他要讲哪个故事,没错,就是已经在中小学作文里用烂的那个故事。

大意就是苏格拉底在教书第一天,要求学生向前挥动胳膊300下,并告诉他们以后一定要坚持下去。

三个月过去了,班里有一大半人仍然在坚持,几年过去了,只有一个人坚持下来,那就是苏格拉底的得意门生柏拉图。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要持之以恒,方能有所成就。

但我在此表示质疑,向前挥动胳膊300下?对我们有什么好处?是为了锻炼身体?还是仅仅只是一个毫无意义的测试?

如果是后者,我觉得这种方式简直没有一点意义,有谁吃饱了撑的天天挥动自己胳膊300下?仅仅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而且在这种情况下,班上居然有大部分还坚持了三个月?什么学生能够这么听话?自己没有思考吗?

如果是我为了让学生明白坚持的意义,可以让他们每天在固定时间在两道数学题,或者写日记,或者坚持复盘,或者跳绳一百个等等。

然后对于坚持到一定程度的学生,我会引导他们发现这些习惯对于自己学习或者生活上的影响。

毫无意义的坚持没有一点价值,但是让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到正向反馈,这才是学生能够继续坚持的最大动力。

就像写作一样,如果我们每次随便写,只是为了凑字数,凑三百字,凑一千字,那写再长时间也不会有进步,即使坚持几年,几十年,都不行。

但在思考中写作,去思考自己写作的意义,方向,适合的文体,前进的方向等等,都能够获得进步。

另外,也许,我们不应该太功利化,太执着于这件事带给我们的好处。

但,我们需要明确做这件事的意义,对于我们有何影响,价值何在,只有这样,这件事情才值得做。

同时,当老师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思考,而不是让学生盲目听从。

前不久有这样一件事情,在课堂上讲题的时候,学生脱口而出了一个名词,他所说的意思是对的,但我自己没有反应过来,马上否定了学生的说法。

当时学生一脸懵逼,特别不解,可我不知道怎么解释,直接忽视了学生的感受。

可怎么想都觉得自己的做法有问题,当天中午,给学生在黑板上写了两个字:“质疑”。

我对学生解释了课堂上那个学生的说法确实是正确的,老师其实也靠不住,你们应该学会质疑。

我不知道这几分钟的讲话有几个学生能够体会到我的用意,但只要有一个学生记住了,我就觉得没白讲。

所以,对比这个故事,可以从另外的方向去思考,引导学生主动坚持远比逼迫他们被动坚持更重要。

当然,时代不同,背景不一样,几千年前的教育方式用现代的思想去思考,有漏洞也很正常。

那么,对于过去的故事,我们不仅要学会用,当作素材用到作文里,用到生活中,更应该用新的思想去思考问题,这才是时代的进步。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