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不择言是伤害孩子的利刃,这10类语言不要再对孩子说了

2020-09-22  本文已影响0人  心灵成长向日葵

对比的语言让孩子产生自卑(自大)

每个人都有攀比心态,但是如果父母经常拿自家孩子的短处和别人家孩子的长处做比较,会造成孩子的自卑心理;反之,如果父母拿总是拿孩子出去和其他孩子的劣势比较,也会让孩子变得自大。

命令的语言让孩子反感

孩子的成长需要父母循序渐进的引导和沟通,而不是一声令下地指挥孩子必须这样做。命令的语言往往带着强烈的指挥语气,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与父母是平等的,并不是服从关系。命令的语言往往让人不舒服,带着强烈的强迫感。只有放下架子,学会和孩子商量,把孩子放在与自己平等的位置,才能消除孩子的抵触心理。

抱怨的话让孩子变得消极

抱怨是摧毁人心的催化剂,当家庭里充满了抱怨时,负能量就会弥漫在空气中,让周围的人窒息。父母对孩子抱怨一次,就会让孩子消极一分。比如“我怎么生了你这么不争气的东西。”“你怎么总是做错?”“这辈子不指望你有什么出息了。”“你真让我感到丢人。”等。

把抱怨的语言换成积极的语言,让孩子不畏惧困难。如“做错了不可怕,改正了还是好样的,不要放弃,相信自己。”

挖苦的语言导致孩子负面情绪

“你还真行啊”“你要是能考上XX大学,太阳都能从西边升起了。”“你这写的都是什么呀,我怎么看不懂。”“就你?省省吧”等。这些挖苦的语言不仅让孩子觉得难堪,还会激发孩子的负面情绪,得不偿失。孩子需要的是父母的理解和支持,更是一份尊重而不是挖苦。换种说法“XX大学确实不好考,但是妈妈相信你是可以的。”会更好。

说教的话让孩子变得麻木

有时候,我们越是和孩子讲道理,他越是不听,甚至在他们心里,父母说的道理变成了唠叨。比如以下情景:孩子:“妈妈,我忘记带雨伞了。”妈妈:“怎么会忘记了呢?为什么不把需要的东西记在本子上,你要养成记笔记的习惯,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从小养成这种习惯就不会丢三落四了,像你现在没有好习惯,变得粗心大意,以后一定要改掉。”孩子:“知道了。”孩子心里想,本来忘记带东西已经够烦了,妈妈还说一大堆,真是烦人。每个孩子都有强烈的自尊心,如果用理解和共情的态度接纳孩子,尊重孩子,会让他更努力改变自己的偏差行为。

威胁的话让孩子产生恐惧心理

威胁的话能让孩子暂时服从,却没过多久孩子依旧照犯,比如“如果你不好好学习,以后就没有任何零花钱了。”“如果你不改,就哪里都不能去。”“如果你不听话,就不要你了。”“再不睡觉,大灰狼就过来把你抓走。”等威胁的话很容易削弱教育的效果,如果父母只是威胁孩子,从没有执行,很快父母的威信就会丧失,而且孩子心理也埋下不安的土壤。

我们可以把威胁的语言换成“你是个好孩子,你会这么做的。”

预言的话让孩子没主见

“你这辈子也就这样了”“你算是完了”“你这辈子也不会有太大的发展了”“你早晚会犯事”等,这些有预言性的话会深深地伤害孩子的自尊,还会让孩子变得没有主见。预言性的话一般都是父母在生气的时候说的,因此,在处于愤怒情绪下时,我们首先要保持冷静,再慎重地与孩子进行谈话。说出我们内心的感受,抛开锐利伤人的批评,用耐心和爱,去倾听孩子内心的真实世界。

父母好好学习,孩子才能天天向上,我们一起学习,做智慧父母。 

                        —END—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