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空間傳情-那段圖書館櫃子交流的子衿歲月
01
升上大三後,因為修課關係,我們一起上學上課的交集不如往常頻繁,除了一週一堂系上必修課外,常常穿梭在同個校園的我們,若沒特別約,則愈來愈少能相遇。
而學期初共同合租的學校圖書館地下室櫃子,放書、置雜物外,漸漸地形成了一方交集的小天地,裡頭佈置著一些小驚喜。
從原本簡單的小字條,用來分享一些零嘴、互相借一下筆記、關心寒暄一下日常。不知從何起,成了一座驛站,為課堂與課堂放取課本與筆記雜物之間,讓彼此得以駐足停歇、得以透過文字有一場穿越空間的交流、得以在偌大校園裏有一處狹小但溫馨的室。
—
02
那天,一如往常地,下課後我到圖書館櫃子拿東西。密碼鎖打開後,映入眼簾的不是日常的書與雜物,是一盒讓台灣人有著共同兒時回憶的「森永牛奶糖」,與一張我遠看便能認出字跡的紙條。
“這盒牛奶糖是我跟一個婆婆買的。自從上大學後只要有機會去北車(註:台北車站),我都會跟她買,每次看到她還在,就會很放心。
昨天感觸特別深,一盒15塊(台幣),只是我家教時薪的很小部分,動動嘴個幾分鐘就有了。但我不知道她要在那裡呆坐多久,看多少人匆忙來去,才能賺到我一小時的鐘點費。儘管如此,每次我要蹲下去把銅板放在她手上時,她都會很認真看著我的臉,說謝謝。(那也許是她一天的第一句話)。”
學校圖書館地下室的櫃 搭起一座友情的橋 而字條上熟悉的字跡 則是那穿越空間拉近彼此的篙"
想和你分享的是,某種程度來說,我們都是討生活的人。生活不無艱難,滋味殊異,但從不會難過到過不去、難到無言以對,如果我們打從心裡願意努力、勇敢、堅強一點。"
這些看似排列組合的文字,同硯六載,我想是讀懂了那背後來自成長背景、生活經驗而醞釀出的感觸。
—
03
我與揚是高一同班同學,高一的我們因為打排球而開始互動,但除了打球也很少有其他交流。後來高二分班了,更是沒什麼交集。直到高三拚大學,其中一位共同的高一好友提議了一塊去K書中心(註:位於台北車站,一間提供書桌檯燈、密閉安靜、背景全黑的空間,許多人考大學、考公務員、準備證照會去閉關讀書的地方。),我們才又有交集,四人K書小組就這麼成行了。
拚大學的那幾個月,我們四人天天放學校門口集合,一起搭捷運去台北車站,買晚餐、唸書、彼此加油鼓勵。就這樣熬過了辛苦的最後一段青衿生活,最終四人都爭氣地考上了不錯的學校。其中揚與我,上了同所以人文法商著名的大學,再續同窗前緣。
上大學後,我倆一起修課讀書、吃飯聊天、辦營隊、擔任晚會主持人拍檔,後來轉到同一個系,時常討論功課、做報告。加上我們學生時代同樣的打工-家教,在課餘飯後對了許多共同的話題。分享著彼此的生活與三觀。熟悉與默契,不言可喻。
—
04
高中嗑書拚大學的回憶,總是在穿過台北車站8號出口時被喚起。直到看著穿梭於身旁那些穿高校制服的學生們,才懂得原來以前被人說的青澀是怎麼一回事。
很多時候,長大後的我們,追求的未必是講出什麼多令人認同的大道理,而只是一段可以真正挖掘出內心深處,那些平凡感動而來的簡單卻深刻的描述。
還有,一個真正懂你那份感動的同伴,就這樣,就夠了。
關於櫃子打開的驚喜和滿心的感謝,相信身為多年朋友的人一定懂得,不多說反到是因為一切盡在不言中。
但想說的是,牛奶糖與那些文字,熟悉,就像不署名也知道是誰的字跡般親近,然而此時此刻熟悉的筆觸和口吻以外,多了些成長的痕跡。
"
每一天都是經歷過了就成長一些的練習,我們要一起加油,努力成為自己心目中更好的人。"
─送給你,提醒現在&未來的我們。
親愛的老朋友,快樂其實沒我們想像中的難對吧? 只是在於有沒有滿足和感恩,這兩個看似俗套卻難以時常做到的道理而已。現在的我們,都正在朝這個目標邁進,不是嘛?
(於2012年,某日打開圖書館櫃子,熟稔筆跡,閱字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