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会有一个人聆听你的世界万物生灵随笔散文

老子对儿子的报复

2017-05-22  本文已影响148人  命自我立
人性,有时是一只看不见的老虎

今天看了一篇名为《七旬老人涉黄三十多次,只因儿子为占家产不让他再婚》的文章,据说是真人真事。

这位老人,是建筑设计院的退休工程师,有子有孙。当民警问他为什么不顾脸面,热衷于找“小姐”时,他回答,“老了老了,无所谓了。”

真实的原因,是他退休后,无事可做,又一个人生活,百无聊赖,感到孤独,想有个人陪着说话。但儿子却不同意他再婚。于是,出于补偿自己和报复儿子,他宁愿把手里的钱,以不可理喻的方式,糟蹋着花出去,也不留给他那白眼狼的后代。

当然,找“小姐”这事儿本身,也会让人变得难以自拔。

最后的结局是,他悄悄立下了遗嘱,把自己价值三百多万的财产,一分不剩地捐了出去。事后,得知这一切的、爱财如命的儿子儿媳,哭天抢地,比在他葬礼上的表现,还要感情真挚和强烈,发誓打官司,也要赢回属于自己的财产。

他的儿子儿媳,怕是一辈子,内心也没法平静了。他,也一定会在儿子儿媳的嘴边,以被怨恨的方式继续“活”下去了。

除此之外,文章作者还提到一个十分普遍的现象。城里有很多退休在家的老年人,既不缺吃,也不缺穿,唯一的缺憾,就是难以忍受鳏寡孤独。过了一辈子的另一半,总难免一个先走,一个还要接着活下去。但是他们并不喜欢一个人孤孤单单的生活。

某种意义上说,老人很可怜,子女毕竟忙于生存,有着自己的生活,不可能儿孙绕膝地围着老人转。于是有些老人,似乎成了不稳定因素,被某些不法之徒盯上,他们利用老人的弱点,也不遗余力地进行欺骗:

“有老年人夜里提着马扎在街上乱晃。有的老年人被推销保健品或理财的骗子叫一声‘爸、妈’,就给骗的倾家荡产。有的老年人孤单久了,患上了自闭症……”

为解决这些问题,“俱乐部”和“兴趣班”应运而生。但效果差强人意。毕竟这些活动总有散场的时候,一回到家里去,他们的“孤独之旅”,就又开始了。

“难以忍受啊!”

这些活动,治标不治本。就像这位退休老人的切身体会一样,开始时,他还感觉逍遥自在,没多久,就觉得乏味无聊了。因为兴趣大多是人生的早年培养起来的,而他们这些老年人,并不具备将兴趣视为享受的能力。

他们迫切需要的是热闹,热闹,热热闹闹!他们最害怕的是冷清,被遗忘,没人陪,他们渴望身边随时有人,陪着说说话,排解铺天盖地的孤单。

在读者的评论里,很多人站在老年人的立场上,大骂子女贪财、忤逆不孝。谈到老人为子女而勤恳奉献的一生,临了,老人却没有得到足够的、全面的、理所当然回报。其中还有很多人,谈到了老年人要求再婚,过一个不孤单的晚年,是正当的权益和追求,不应受到子女阻扰。

也就是,大部分人认为,问题出在他的儿子身上。似乎他老了,就没有什么错不错的,他有什么要求,子女都应尽量去满足他,才是合乎常理的。

你看这位老人的再婚要求,遭到了儿子儿媳的坚决反对之后,老人应对的方式是什么?是天天去“嫖娼”。这和小孩子的要求得不到满足时,就坐地上撒气,或者打滚,有什么不同呢?

被溺爱的孩子,是不懂得克制和自律的。等他长大了,依然不懂。但好歹他还有父母的体恤照顾,或者有了老婆的体贴和顺遂。可是等他老到父母与老伴都走了,他就只能跟自己的孩子耍了。

这个时候的他,变成了“老小孩”,他需要子女们的“反哺”!

被溺爱着长大的孩子,是不懂得自律的。他渴望和喜欢的一切,就一定要得到,否则就是别人对他不好。

但是别忘了,“儿子的言行,泄露了父亲的秘密”。今天强行拆散他四次相亲的儿子,不也是他一点一点带大的吗?

“子不教,父之过”。孩子如此不通人情,不可理喻,那他这当父亲的,是怎么教育的?这不是他的责任吗?当他的儿子与他,在观念上产生冲突和矛盾时,他们立刻陷入无法沟通的陷坑里,互相戒备和埋怨,连最基本的尊重和亲情都不保了,这难道不是最脆弱、最失败又最糟糕的父子关系吗?

身为长者的父亲,难道是无辜的吗?

斯科特在他的《少有人走的路》中说:

“解决人生问题的首要方案,乃是自律,缺少了这一环,你不可能解决任何麻烦和困难。”

再听听这位老人说的话:“老了老了,无所谓了。”这不是破罐破摔吗?这不是对自己不负责任,又对子孙后代不负责任吗?

他确实顾及了自己的快感,而舍弃了儿孙们的脸面。他没有想到,一大把年纪的时候,一个人照样需要维护自己的形象与尊严,照样需要自律。而这样的“自律”,是从小就需要养成,并历经青年时期的考验,到老年的时候才愈发坚韧的。

“自律”,是这个世界最美好的品质之一。但也是我们的传统文化里,最被忽略的。长辈虽然总是告诫我们,该怎么去做,应当这样做,不要那样做,你要成为什么什么样的人,却并不从尊重人性的角度出发,只是遵从着某种形式的“三纲五常”而已,是控制。

而且,他们常常忽略以身作则,重视了“言传”,却并不勇于“身教”。

他们忠告你要诚实,自己却随时可以根据需要而撒谎,甚至就是当着孩子的面。他们就像喝醉了酒的人,自己的表现很下三滥,却口口声声对孩子说:

“孩子,不要学我,你要高大上!”但是别忘了,你就是孩子的榜样,他是必然要跟你学的。

这种种反差,给孩子留下的是心灵的阴影。父母们都是严格要求子女的高手,但他们对自身,却毫无“自律”的概念。这当然也导致他们的孩子不知“自律”是何物。

在他们的人生视野和字典里,根本没有“自律”这个词。“自律”,包含着丰富的涵义,其中一条就是——“让自己保持一个好的身体和精神状态,而不是破罐破摔和去放纵”。

另外,有自律的人,面对“诱惑”的时候,也有勇气说“不”,可以避免损失与伤害。

科学研究表明,“只有自律,才能帮助你得到权利和幸福。”

这位老人如果是一个智者,肯定会有办法说服子女支持自己,或者提早就把子女教育得通情达理了。“自律”的人,更善于站在他人的立场上思考问题,不会对他人有过高的要求,这样他们之间,也就不会出现如此巨大的分歧。

退一万步说,这位老年人,如果达不到自己想要的目标,也没必要如此“自暴自弃”。

“自律”的品质,不光对一个父亲来说是重要的,对于普通人,对于做官的人,同样是弥足珍贵的。

“自律”者,面对诱惑的时候,可以说不。而没有自律品质的人,在诱惑面前,几乎都是投降派。如果官员们有这种意识,也许就不会被金钱美女轻易打垮,可以减少或避免很多的罪恶与遗患。

人真的不会因为变老而变好,但是,无论多大年龄的人,都不要倚老卖老耍无赖,有所担当,才够得上“人的”一撇一捺吧?老了,人更应自爱。

这个父亲,在最后的时刻,留给他儿子儿媳的,是永远不能平静的余生。他的儿子也是年近半百之人,也有值得同情的一面。当前老年人再婚中,因财产带来的纠纷与骗局屡见不鲜,他的儿子可能也心有余悸,这也可以理解。

这位老人最后谈的那个退休女教授,都已应允可以婚前财产约定,进行公证也可以,是这位老人自己,觉得这样会给婚后的相处带来隔阂,所以他不愿意。最后不了了之。

其实,老来伴就是来作伴的,如果过度局限于钱财的问题,那又何必自找麻烦呢?既然是来作伴的,就不要把钱盯得那么紧。否则,不就有违初衷了吗?毕竟这个世界年轻人,活得也不容易呀!

还有一个问题值得深思。为什么我们的老年人,那么害怕孤单和独处呢?

老了,被冷落、被遗忘和忍受孤独,其实是一种格调和享受。老了,必然要忍受孤单。有些老人,抱怨一个人太孤单,难道这么多年的生活中,他没有体验过两个人的孤单?他没有体验过一群人的孤单吗?

有时候,孤单、寂寞、孤独,并不是因为你只有一个人,而是你的内心世界不够丰富导致的。向往和沉浸在外在的繁华热闹中,而乐此不疲的人,是活得不够充分的类型。

那些活得充分的人,是可以在自己的内心世界里,找到伙伴的。他知道自己并不是一个人,而是一对儿,一个对着外面的世界,一个对着内在的灵魂,这二者,终于可以在日渐安宁的生活中进行对话了。所以,他怎么会孤独呢?

到了晚年,他已经明白了,衰老的价值在哪里。衰老,是连接生命和死亡的缓坡,是一个人面对必死无疑的结局前,调整心态的缓冲。很少有人能够做到视死如归,但是放弃对生的过度贪婪和依恋,衰老,有着功不可没的作用。

老年,做为死去之前的那段岁月,是无比珍贵的,珍贵到没法同别人分享,珍贵到得一个人静静地坐在角落里回味,才最别致。

毕竟,死亡是一个人的事,不能结伴,不能带着别人一起去,只能自己独行。因此,孤独点有什么关系?起码是一种人性的锻炼。为什么生命的最后阶段,不完完全全交给自己呢?也许只有独立而骄傲的人,才会这么做吧。

这位父亲,用幼稚和冷酷的方式报复了自己的儿子,但他留给这个世界的不过是几声叹息而已。他没有把物质财富留给儿子,这是他的自由,可悲的是,他也没有把精神财富留给儿子。他捐献自己的财富给社会,值得嘉许,但遗憾的是,他却没能贡献给社会一个更好的接班人。

学习是终生的。看来,老人们也应当学习一下,如何去做一个德高望重的老者。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