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生随想 文字实验
1.
不知道在写这样的思考时要怎么组织文字,这两天就尝试着写写吧,以下是我对建筑学的思考。
2. 趋同
在读隈研吾的《负建筑》和Kevin lynch的《image of city》。
觉得物理个体上的边界在丧失,大范围的整体融合成了趋势。这显然不是一个建筑物就能达成的效果,物理个体上的边界趋于消失,有可能是与自然趋同了,也有可能是磨灭了个性和欲望的空间,
3. 与自然交流的空间
晚上听了李兴钢老师的讲座《Interactive with Nature Through Architecture》
这是与建造禁欲建筑出发点不同的一个建筑实验,主张是建筑是结合了自然的高度抽象的装置。
4.一点思考
抛开实际条件去思考建筑的形式和空想没有什么区别
能保存至今的古建筑因为体量巨大,消耗的物力财力抵得上几代人的几代人的心血。在书上敲下这几个字,分量真的太轻了,以至于忽略了这几代人的时间和故事也会一起刻在建筑的灵魂里。
用几代人的努力去建造一个物理上的建筑,我是难以想象的。相比之下,同质化和禁欲的“粗制滥造”的“建筑”或者叫做“装置”(facility)更能适应快节奏的生活,因为没有个性,没有欲望,也就不会有对于它有意见的人了。
5.生长的空间
建筑实验 City in Sky, Wuhan,AA-lab
房子被赋予了生命,以至于孩子们开始和这个生命体产生了联系,为它浇水。
它也会不断地长,今天比昨天高一些,明天又会比今天高一些,在孩子的眼中成了童话之屋,因为最终会到天上的云朵那儿去。
孩子的眼里房子真的会长到云朵上是一个童话,因为没有明白物理。
而我的眼里房子想要飞到天上,会变得很沉重,即便如此,我还是希望,未来,某一天会有新的技术让童话成真。
6.结语
语言还是有些零碎,就像建筑实验一样,文字的实验我也同样需要,希望以后能写出我能自我欣赏的文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