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读书2

2017-05-17  本文已影响10人  易木成华

说起来,在艰苦、乏味的高中生活中,这些书籍不光是娱乐和谈资,很大程度上也在改造着思想。孙少平走出去的冲动,田晓霞在洪水和大雨中没顶,孙少安的能人模式开启企业家之路,不论是哪个人物,都在默默地影响我们。高一的时候,我们还奢侈的拥有每周一节课外阅读课,班主任法外施恩,允诺什么书都可以看——他则在半个多月后夹着一本书来到课堂上,

念给我们听——节选了孙少平和田晓霞相关情节,尽管这些段落充斥着青春萌动,暧昧和爱情步步发展——用老班的话说,你们也爱听。很可惜,念小说的待遇并没有坚持到孙少平最终归于平凡,也没到田晓霞在雨水和风雨中远去就草草结束了。高二文理分班,这本书最终是从班主任那里借到后自己读完的。

在高中时代,另外一本影响颇大的就是穆斯林的葬礼,这也是第一本真真切切感动了我的小说。尽管以现在的眼光看起来,这本书着实有不少瑕疵,但当年已经是一本不错的书了。

当最终我能离家上大学之后,不论是读书还是学习,都有了更多的选择空间和机会,尽管专业课紧张,但在大学里终于补齐了金庸、古龙、梁羽生三大巨头的全部著作,顺带开荒了倪匡,追黄易的玄幻。这段时期,也开始看哲学类的入门书,苏菲的世界,西方哲学史,中国思想通史等,尽管读起来不是那么酣畅淋漓,但也能读得进去。科幻小说来源不多,当时似乎只有科幻世界可看,记得一年暑假看到了《地球杀场》等几部美国科幻,对美式科幻颇为神往。

毕业后,初进社会,忙得头脑发昏,又忙着学习计算机技术,读书几乎就放下了——随后几年也是这样,层出不穷的IT新技术,互联网方兴未艾,极大地吸引了我。也是从这个时期,网络文学开始进入我的视野,今何在的《悟空传》,痞子蔡的《轻舞飞扬》都是当时的冒尖佳作。由于IT技术的学习和使用,传统阅读很大程度上退到了二线,大把的时间挂在网上,网络阅读补充和很多平时难见到的书籍来源。

而这时,读书边的越来越专业化,大多集中在技术和工作相关上。一直到近4-5年才有所转变,可能确实是工作性质的变化,年龄的增长,兴趣也会随之变化吧。

记得很多年以前,一篇文章说:一个人的阅读经历往往是,首先读的杂,广,而后由于专业、工作,变得精,专,最后随年龄的增长又变成博,深。道理参差仿佛吧。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