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5-魏童靴-谈一下“课题分离”和如何帮助他人
什么是“课题分离”,被讨厌的勇气这本书是这样定义的,辨别究竟是谁的课题的方法非常简单,只需要考虑一下“某种选择所带来的结果最终要由谁来承担?”包括好的或者坏的。
是谁的课题,就应该由谁来做决定 做选择。
比方说,孩子的学习。孩子选择好好学习,那他将来就更加容易找到一份工作;反之,找工作就困难些。因此,孩子的学习是孩子自己的课题。
那是不是意味着学习就是孩子自己的事情了,家长就可以不管不顾了?也不是的,如果孩子选择了好好学习,那么要不要帮助孩子学习,怎么帮助孩子学习,就是家长的“课题”了。
生活中也是这样的,生活中常常听见“好人没好报”,“做了好事,别人还埋怨你;好事,是没什么必要做”。
也有一类人,很少帮人;帮人也很有限,却得到了别人的感激。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呢?可以从“课题分离”来入手。
假如,有人失业了,在家啃老。你觉得这样不行,那要怎么做呢?
你觉得这样不行,应该去找份工作养活自己孝顺父母。那要怎么做呢?
第一种做法是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告诉他应该去工作,在家啃老的危害,以及对他未来的担忧,为了他好,你才说这些。
第二种做法是自己给他安排好工作。
需不知,你做的越多,他对你的埋怨也越多。因为你的同情心泛滥而不是同理他。
第三种做法是告诉他,你可以帮助他,有需要可以来找你。
你对他说,我看你在家有半年左右了,如果想找工作,我可以给你推荐一些。这样子允许自己做自己,也允许别人做别人,保持尊重。才是正确的帮助他人的做法。
前两种方式自己做的虽然多,但是在开始前,你就已经替他做出了决定-要出去工作。这未必是他的想法。就算是“为了他好”也不足以体现你的正确性。
切记,同情心不等于同理心。
第三种做法虽然做的不多,仅仅是一句话。却从事实出发,也只是表达了我有能力,也愿意帮助他人这个态度,这是我的课题,而不是对他的课题的干涉。
做到“课题分离”,保持尊重,维持界限。培养主人公意识,自己对自己负责,才是帮助人的正确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