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机不纯,真的有关系吗?
这一季奇葩说到现在,最有感触的辩题是“我因为太胖,被同学嘲笑,该不该减肥”。
反方的观点是减肥可以,但不能出于同学嘲笑,而是应该为了自己。减或不减,都要做自己。
听着很难反驳,但作为一个从青春期开始一直微胖一度越来越胖的人来看,这实在只是“正确的废话”。
关于减肥,有一种很鸡汤的说法:不是瘦下来了才觉得自己美,而是自己本来就很美,才能逐渐瘦下来并保持。
这一理论也有心理学基础,人是不会善待自己讨厌的东西的。一个人如果讨厌自己的身体,潜意识里不会做对身体有利的事情,也就不会长久地拥有好身材。
作为一个常年心理学业余人士,我举双手双脚赞同。问题是,从一开始的一开始,就要有着最正确的动机,几乎是不可能的呀。
在我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之前,听起来那么正确那么美好的“爱自己”理论每次带给我的安慰大概只有十秒钟。
十秒钟之后我就开始更焦虑,哎呀,原来我从思维上就不对呀,但是我怎么想自己这矮胖矮胖的还挺黑的就爱不起来,我的天哪我连动机都是错的是不是没救了,为什么我就不能像他们一样好好爱自己呢......
你看,把话讲得再正确,不自信的人还是总能从中找到抨击自己的点。他们甚至会把这种不自信本身,就变成他们自责的理由。
尤其是很多胖的人,本来就很容易自卑,自卑带来的压力会导致更胖(压力是公认的容易变胖因素之一)。还有很多人们眼中给大家带来欢乐的胖子,也很容易表面乐观、内心抑郁,讨好型人格......也有的肥胖原本就是心理原因,比如想要躲避异性关注带来的不安全感,或者潜意识里把性感和很多负面东西挂上了钩......
总之,我们需要承认,想让一个人从最开始就出于最正确的动机去减肥,实在是要求太高了。
绝大多数我们看到的拥有了健康心态的减肥成功人士,都是已经经历了一个过程。
有的人先是暴瘦然后复胖然后慢慢维持在相对ok的状态。也有人减肥-放弃、减肥-放弃、减肥-放弃,后来慢慢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找到可以坚持的节奏。
动机,是在这个过程中不断调整的。从为了别人变成为了自己,从自己那么胖没眼看,变成自然一点也很好,从看到超辣身材会自觉不如人,到相信自己也很棒可以大方自如。
而一开始的时候,有动力去做已经很好了。真的不能再苛求了。
至于这个动机是受到同学嘲笑欺负还是另一半劈腿出轨,是暗恋上了某个人还是想要向什么人证明自己,都没有太大的关系。
也许,半个月之后,你就发现班花也有不如意,那个谁谁也不过如此,下次你也可以和瘦成竹竿的家伙开开玩笑。
也许,一个月之后,和自己搭讪的男生明显变多了,而你感到的不是自豪而是害怕。
也许,两个月之后,你在越来越喜欢自己身材的同时渐渐明白爱自己的真谛,抑或你发现自己瘦了很多却依然不快乐。
也许,三个月之后,你变瘦了变美了,你的他却种种原因提出了分手......
你总会知道,还有更多的事情需要去探索。你都不用很努力地去发掘,只要你稍加留意,生活就会向你揭示许多许多。
我高一的时候因为厌学成绩一落千丈,又出国交换一年,原本会的那一点也忘掉了,回来后直接考倒数,55个人我是第50名。后来好一些但还是中下,直到好久之后的一件小事,才让我的成绩突飞猛进。
那时候政治课在学哲学,学到了“矛盾”单元,是一大难点。一次体育课,很多女生聚在一起讨论关于她们没明白的地方。听着听着我想这些我都懂啊,就开口说我的理解,结果发现好像我讲话没人听。
现在想来很可能是我自己的玻璃心让我过度解读了。但当时对我冲击很大。成绩,原本我故意不去在意的东西,突然有了和我切身相关的意义。原来那真的我们是在学校里的名片。
我意识到,要想让大家愿意听我讲话,光讲话内容正确没有用,那张成绩的名片却能管用。
于是我开始用功了,接下来的单元测试只比第一名低了两份,再然后月考就已经政治第一了。到现在我还记得班主任(政治老师刚好是班主任)那次念出第一名名字的声音,还有班级里感到意外的隐约声音。
尽管只是一门不计入高考分数的科目(我们省只计语数外,剩下的算等级,不影响分数但大学招生会设置等级门槛),但那是我真正好好学习的开始,给我的印象比后面期中考试一举把全科成绩杀到班级第六还要深。
至于我有没有扬眉吐气去拉着别人讲“矛盾”到底是怎么回事,并没有。
我有没有因为“动机不纯”而无法坚持学习,也没有。后来我也进一步感受到了更深层的学习本身、乃至套路考试的乐趣。
如果没有那瞬间因为感觉别人没听我讲话的不爽,会不会有后来的真正投入?如果没有最开始不纯的外在动机,会不会有后来所谓的内在动机?
如果只有内在动机才算数,那在此之前,我难道一点都不喜欢学习吗,为什么还是不高兴用功呢?
想想吧,我从小喜欢看书,早自习读诗词都是投入真情实感而不是机械地摇头,考语文会因为读了古文阅读很感动差点当场落泪打湿试卷,学生模拟教师活动我是唯一一个自己找材料出题目而不是拿现成题目的人,要说没有热爱,那是真的很冤枉了。但这份热爱并没有直接给我带来好成绩,反而让我在应试教育体制内感到无比憋屈,结果就是厌学。
其实希望自己讲话有影响力+热爱学习,才是能真正戳到我的动机。没有前者,我大概很难真的把热爱和应试结合起来,学习的行动力会大大下降。
外在动机,看似不纯的动机,可以成为很好的突破口。
如果那个时候,有人跳出来跟我说,停,你这不对,你要用功就用功,但不能是因为感觉在同学那里不受重视哦~你要真的为自己用功哦~
送你川普小王子的白眼
不纯的动机,有时候就是这么强烈。而做的事情本身是好的,那这股强烈的动机就是好的。
纯或不纯,又怎么样呢?
有了动机的推动,自然就可以去做,至于其他的,边做边来吧。
- End -
本文配图来自网络
观点仅代表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