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祭司:适度的破碎是为了变得更完整

2017-03-11  本文已影响16人  嫏嬛素素

突然想叨叨两句。

昨天新老板交待一事情,惊得我差点手里手机都掉了……心里想:你竟然觉得我有能力干这样的事儿?!

事情并不复杂,听上去很简单,但是她给了一个令我紧张的特别动力学的解释,大概是说:你得能让这群你老师辈的人在这个地方感受到安全,完成退行。

我捧着自己的少女心,默默地擦了一把汗。

这两天不知道怎么想的,突然决心好好看看手里那本刘德海老爷爷的《每日必弹》后面的“琵琶新思维99话”,他提到了一个我很赞同的问题:在轮指学习中,很多教师强调让学生慢速一个一个手指地练习轮指,以方便强化力量,然而学了很长一段时间,学生还是轮不快……因为这样并不能让学生体会到使用轮指的感觉。

这份新工作还有新老板给了我同样的启发。

嗯,就像武志红提出“巨婴”的概念一样,我这个说法似乎同他还有些像,虽然并没有看过他那本书,也不喜欢他这个提法。但是在我的感觉中,一直会把人分为“婴儿”“幼儿”“儿童”“少男少女”“成人”。而“成人”中能够非常好的协调自身、各种关系和处理事情的人,被我认为是这个团体或者家族里的“祭司”,如果特别能行,就是“大祭司”。

新老板就是不多见的“大祭司”。原先单位的朱老师就算得上是“祭司”。

一直觉得,一个组织一个家族一个家庭里如果不能够出现“祭司”,这个系统就太不成熟了。而如果能够出现“大祭司”,我就会心甘情愿的可以说不惜一切代价留在这个系统内。毕竟,想要追随“大祭司”和成为“大祭司”是我的心愿……似乎唯有先成为“大祭司”,才会有有朝一日成为“龙套组”的可能。

写到这里,突然想到,按照我这个评价,我们整个家还算是成熟的了,毕竟叔叔现在越来越像“祭司”了,而且我甚至觉得他距离“大祭司”都不是很远了。而小表妹也很有会成为我这一辈中姥姥家那边的“祭司”的趋向。

我想到哪写到哪…像跑题了又是紧压着题目的…回到一开始被交待事情和轮指上来。每一个阶段的变化,都是需要挑战的。而我现在发现,想要成为“成人”所面临的挑战与之前都不同,这里面需要自己去克服的更多。为什么要提到轮指呢,是想类比,之前其他的成长阶段,都像是可以一个一个重复训练简单操作挑战很小的单纯动作,只要是重复的次数够多,就会有质的飞跃;而从“少女”成为“成人”用这个方法却不行——我感觉自己在少女上也待了挺久了,有时候还会退行回前几个阶段,就是很难去“成人”那边,一直搞不清怎么回事,现在感觉的比较清楚了。保持一定量的难度,让自己既不会被这种难度压垮,又能在这个难度中试着重复细节动作以熟练,才是迈向“成人”的正确打开方式。

就像练虎拳、练腿功的人,在每次击打中骨头都会有细微的碎裂,但是骨头自动生长修复的速度大于碎裂的速度,因而随着训练会越来越强壮。就像在练琴的时候,与弦接触的皮肤适度的磨损,有益于角质层的增厚从而进行保护提高自身能力。

将每次的困难与挑战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既不会导致自己被冲垮而产生过度的惧怕,也不会因为始终滞留在安全区而无法产生变化。

因为恐惧与人接触而不与人接触,因为觉得不能胜任而不去尝试,因为担心冲突而不迈出第一步……只会越来越退缩啊!

最后一句。如题目。

2017.03.11.   09:02  八宝山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