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什么样的公司容易拿到股权
昨天说了我给我堂弟提建议的事情,今天正好在朋友圈看见别人转发了一张图片,如下图所示:
周鸿祎说:“靠工资只能糊口,想买房别指望996,要解决赚钱买房的问题,就要拿到公司的股份。”
这话说的确实在理,除了在老家工作的“土著”之外,来到北上广深打拼的年轻人,如果没有股权,基本上很难买得起房,即便是咬咬牙买上了,可能也要做十几二十年的“房奴”(大部分人都是如此,富二代另当别论)。
但想要在一家公司拿到股权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中间不确定性的因素太多,稍有不慎就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要想拿到股权,首先不能去成熟的,已经上市的大公司做小职员(注意我说的小职员,不是中、高级别的管理层),如果是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去这样的公司历练两年还行。对于已经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人来说,去这样的公司意义就不大,除了挣一份工资之外,股权什么的基本没戏,升职加薪也很难,因为年龄和资质都不具备竞争优势,“天花板”的高度肉眼可见。
第二不能去“种子轮”和“天使轮”的小公司,因为这样的公司商业模式没有经过市场检验,失败的概率太高(当然也有极个别能做成的,那得到的收益和回报也是极其丰厚,如果自认为有这个实力和运气的,就当我没说)。而且这样的公司待遇普遍都很差,钱少,事多,前途迷茫,即便老板承诺了给股权,最后也很有可能苦兮兮的干了两三年之后,公司黄了,自己一无所获。
第三不要去已经拿到D轮融资以上的公司,这样的公司虽然离成功只有一步,但因为它的商业模式已经成熟,各个部门也有了合适的管理层,这个时候再去,机会已经非常小了,想拿股权几乎是不可能。
抛开上面说的三条,最有可能拿到股权就是去刚刚得到B轮和C轮融资的公司。这样的公司商业模式刚刚得到验证,正是招兵买马,大展拳脚的时候。这个时候进去,有很大机会能做到管理层,并且拿到股权,而且工资待遇也要比“种子轮”和“天使轮”的好,最后即便是失败了,也不至于一无所获。
这种思路在二级市场同样适用,在A股市场有一句话叫“买在分歧,卖在一致”,B轮以前的,相当于这个题材(公司的商业模式)还没有走出来,别说看不出龙头是谁,连个涨停板都没有,你说着公司能成,我是不太相信的。
而D轮之后,相当于这个题材已经走到“缩量加速”阶段,这时去做接力,风险收益比极不划算,赚可能只赚一根肉丝,亏则是一碗“大面”。
最后还是用昨天的那句话作为结尾,人人都知道“选择比努力”重要,但是没人知道自己的选择是否正确,所以不如把选择交给比人更聪明的“资本”,“资本”加速流向的地方,大概率会比自己的主观臆断更靠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