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投稿(暂停使用,暂停投稿)签约作者文章合集今日看点

素质越高的人,越不会让自己的坏情绪伤及无辜

2017-10-31  本文已影响430人  芊语芊寻

-1-

一个人最真实的素质,往往在晚上回家以后才表现得出来。

工作忙碌了一天,各种感受,尤其是负面情绪统统在晚上堆积到了顶点。再加上回家以后面对的都是最亲近的人,心里防备又降到了最低级,这使得所有白天隐藏于内心深处的,到了晚上在家里常常就会肆无忌惮地宣泄出来。

就譬如邻居张奶奶家最近的糟心事儿。

儿子新换了工作压力山大,不仅回家的时间越来越晚,脾气也日渐暴躁。

有一天好不容易8点到了家,一进门就看见上初中的孩子在电脑上打王者荣耀。三言两语没兑付上,伸手就打了过去。

张奶奶赶忙上前劝和,谁知父子俩一个赛着一个倔。爸爸叫儿子认错,儿子就死不张嘴。

张奶奶护孙心切,眼看着儿子又抬起了手,索性直接挡在了孙子身前。结果扎扎实实地吃了这一记掌掴,半边脸上的五个手指印瞬间就显了形。

张奶奶气不过,拉住了儿子就哭着嚷嚷不管了,要回老家,眼不见心不烦。儿子一瞧这架势,再也不敢轻易言语什么,直等到张奶奶哭够了,才不了了之。

事后张奶奶却满肚子后悔,对着老街坊们的诉苦说的都是“儿子也不容易啊,工作上烦心事儿那么多,自己真不该说那样的话气儿子。”

只是,配角都主动反思了,作为主角的儿子却丝毫没觉得自己的行为有什么不妥。回家之后该找茬儿找茬儿,该挑刺儿挑刺儿。一家子三天两头鸡飞狗跳的,连街坊们慢慢也都见怪不怪了。

一个人换了新工作,全家都跟着受折磨。

把最坏的情绪发泄给最亲近的人,是一件看起来毫无成本且顺理成章的事。但正是因此,才会赤裸裸地暴露出一个人素质的真实底线。

就像《我的前半生》里的白光,他被声讨最多的,就是将自己在事业上受的挫统统转嫁给老婆罗子群。

要么丢了工作喝闷酒被送去医院,坐等罗子群送钱抢救;要么做生意赔了钱,就像个失心疯一样怒斥罗子群嫌自己穷。

所谓渣男,渣的就在这里。本来最该善待的家人,给出的却是最残暴的嘴脸。

化解坏情绪的方式有很多,其实最无效的便是扩散至无辜的人。但是很可惜,人们最常用的也恰是这一种。除了伤及家人,还有身边的其他人。

之前实习的时候,我曾经碰到过这么一位前辈。

那位大姐一副慈眉善目的热心肠样儿,见谁都是笑呵呵的。就连我这个实习生,也是每回碰面都客客气气地寒暄一番。

可是让我匪夷所思的是,身边人一提到她大多都反应吞吞吐吐、讳莫如深,还有的直接一撇嘴了之。

这么温暖的一位大姐,怎么就不招人待见了呢?

我一直心存疑惑,直到有一天领教了她的脾气。

那天我遵照工作惯例和她的行程要求,帮她定了一张到上海出差的机票。送到她工位上时,她正紧皱着眉头盯着电脑屏幕。

看到我送来的机票订单后,抬手就把材料狠狠地摔在了桌子上。紧接着怒斥我怎么来了这么久都不懂规矩,她的级别出差只能定火车票,根本没法定机票。

制度虽然是不能定火车票,但是公司执行得并不严格。机票早已是部门约定俗成的惯例,就连她自己上回出差定的也是机票,所以我就更不明白为什么今天会有这么大的反应。

我惊慌失措地拿着材料回到了自己工位上。刚坐定,旁边的姐姐就转过身来安慰我不要跟她一般见识。她这人就这样,气儿一不顺就跟人急赤白脸的。当天早上刚被领导说了一通,结果我就悲催地正好撞上了枪口。

从那以后,我自己也留下了心理阴影,哪怕那位大姐之后又照常和我客气地寒暄,我却总也忘不了她发火的样子,不敢过分亲近。

平时就算再热情、再温暖,一有情绪就不分青红皂白地恣意炮轰他人、伤及无辜。仅这一个污点,就足以抹杀平时所有的好,更足以一票否决一个人的素质。

怒时见人品,绝对是真理。

其实传播坏情绪的那个人很容易陷入祥林嫂式的牛角尖,因为坏情绪在扩散的过程中会一次次得到重复,不断加深。而且更可能由于他人见怪不怪的麻木而产生新的坏情绪,一步步形成死循环。

可是坏情绪总是人之常情,如果不发泄出去,憋在心里岂不太委屈?

这也恰是我们听完师母的经历时,所有人都好奇的问题。

如果按照以上的常理推断,我研究生时期的师母绝对算是个奇葩的女人。

刚毕业参加工作那一年,导师邀请我们去他家里玩。饭桌上闲聊时,导师说起让我们女生多向师母学习。因为他说这一辈子几乎就没听师母抱怨过什么,虽然一样是前有事业要奋斗,后有家庭要料理。女人能做到这一点,实在不容易。

那时候刚接手新工作的我,被大小事项折磨得焦头烂额,免不了会向家里人发发牢骚。所以我简直不敢想象,怎么可能没有抱怨呢?

师母却笑笑说,情绪肯定会有,但是自己忘性大,下班一路上就差不多消化完了。一进家门就只想着忙活家里的事儿,忙着忙着,白天的一些坏情绪也就想不起来了。

讲真,导师一家是我见过最和谐、最温馨的家庭。导师和师母一辈子恩爱,只要在一起,走哪都是手牵手形影不离的。

留学英国的女儿更是每年都会给妈妈寄生日贺卡,毫不吝啬地表达妈妈是自己崇拜的偶像。

而我也觉得,每次和师母的碰面、交谈都是一种享受。同样是说家常,却丝毫不会有鸡毛蒜皮的市井气,反而会感受到很多细微之处的美好。

我曾经试图分析师母沟通的魔力源自哪里,后来发现是因为不论说什么,师母更关注的都是积极的一面。即便你跟她讲遇到的困难,她也是热情地帮你想解决办法,更会以自身的经历鼓励你勇敢地面对。

她从不气馁、从不焦躁、从不慌张。我想,让人如沐春风形容的大概就是这样的人吧。

抱怨是一件太简单、太正常的事儿,但恰是因此,才更显得那些不抱怨的人魅力无限、值得敬仰。

坏情绪是不是只有扩散给他人一条路径?

显然不是的。

只是选择自我消化,不伤及无辜是一项门槛很高的能力,需要足够的理性和自信才能够实现。

而真正能做到这一点的人,统统被冠上了高素质和高情商的标签。

比如蔡康永。

《吃吃的爱》上映时,记者们关注的一个焦点,便是与以往的导演动不动就在片场咆哮的惯常形象相比,蔡康永显得温和优雅太多了。片场人员混杂、事情千头万绪的,怎么可能会不发脾气呢?

蔡康永则表示,自己当然也会有情绪,甚至还自爆了3件让他超级火大的事。但他宁愿选择在心里狂骂脏话,也不愿真正地发一回火。

就像他说自己看过采访好莱坞导演的书,16个导演中有15个不会在片场发脾气,因为他们都知道,这根本于事无补。

而他自我消化坏情绪的方式,除了在心里默念脏话之外,就是借助看书来让自己重新找回平静。

还有那个一向温顺、体贴的志玲姐姐。

入行十几年,媒体记者们一直在伺机揭穿她的“虚伪面孔”。因为在常人看来,她实在完美得太假了。

可是这么多年过去了,依旧没有成功。

甚至有记者们用各种方式企图激怒她,却始终没有如愿看到她的臭脸。

就连记者劈头盖脸的质疑:“你会不会觉得自己很假?”时,她还会笑容不减地回答:“难道在镜头前大哭大笑、大吵大闹的,就是真性情?把自己的情绪控制得好,就是大家所谓的假吗?”

从来不发脾气,绝对不代表从来都没有过坏情绪。但为什么那些高素质的人就能做到少见臭脸?

其实秘诀就在于他们都找到了恰当的方式来自我消化那些糟糕的情绪。做家务也好,看书也罢,还有林志玲曾自爆的靠吃东西来放松自己。

而所有自我消化坏情绪的努力,根本都在于以他们懂得坚守这样一个底线:

不该让自己的坏情绪伤及无辜。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