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名著学写作之朱天心如何用“你”讲一个优雅的故事
上节课分析了杜拉斯在情人中人称转换的那波操作,让大家了解了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的不同,今天想给大家介绍下我比较喜欢的一部台湾作品《初夏荷花时期的爱情》。
《初夏荷花时期的爱情》里讲了一个小段子,当年张爱玲的前夫胡兰成追一个孀居女子,对方忧心年纪太大,他说了一句很经典的情话:“我们已入中年,三月桃花李花开过了,我们是像初夏的荷花。”不过整本小说写的并不是浪漫的中年爱情故事,而是写初老年龄,吃不动玩不动做不动的婚姻男女最终不爱了的故事。换句话说朱天心对老师胡兰成放了个大招,开启了终极打脸技能。
关于这本书的简单评论可以看前段时间的日更作业终归是不爱了 评初夏荷花时期的爱情 。今天想聊的是这部小说里的第二人称写法。
先复习下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的写作差异:语法上的第一人称“我”一般指向心灵内部,叙述者的注意力和话语流是向内收缩的,任何外在于“我”的外部世界与对象事物统统被纳入说话者的自我统摄之中,受自我的视野、立场、知识结构、感情色彩的左右。相对的第三人称“他”叙述偏于体现客体性,叙述者的注意力和话语流是朝外延展的,同时拥有的视野更全面,立场更客观,属于全知全能的上帝视角,在价值评判等方面较少地受个人情感左右。举个最明显的例子,第一人称叙述小说《洛丽塔》讲的是有恋童癖的男主人公为了接近小女孩洛丽塔而不惜成为其继父和情人,最后出于忌妒而杀人。如果改用第三人称叙述,以“他”来指代男主人公,那么这纯粹就是一个犯罪记录。但小说却通过第一人称自白的方式,把男主人公对洛丽塔的无私爱恋、真实的杀人动机以及被杀者的邪恶本性向人们娓娓道来。他的心路历程和忧伤经历,让人们并不觉得这个所谓的娈童犯兼杀人犯有什么罪大恶极之处,,反而产生了怜悯之心。于是,故事的感情色彩改变,叙述者本身也在无形中成功实现了自我辩护。
一起复习下洛丽塔的情色满满的首句:洛丽塔,我的生命之光,欲望之火,同时也是我的罪恶,我的灵魂。洛-丽-塔;舌尖得由上颚向下移动三次,到第三次再轻轻贴在牙齿上:洛-丽-塔。
接下来回到《初夏荷花时期的爱情》,这是一部文笔非常好,故事结构也很棒的作品。比如那句很经典的写尽中年婚姻现状的比喻三连:于是一对没打算离婚,只因彼此互为习惯(瘾、恶习之类),感情薄淡如隔夜冷茶如冰块化了的温吞好酒如久洗不肯再回复原状的白T恤的婚姻男女,一本近四十光年外飞来的日记,故事不得不开始。被扎心了有木有……
以及翻开丈夫年轻时写满都自己的爱意的日记,再看着现在身边这位似乎被替换过的陌生人,作者写道:你不断拨开涌在面前商家发送的广告扇子,群涌的人头中,看到桥正中央的那人,回头望你,看到你了,因此放心露出不耐烦眉头紧锁法令纹下垂眼神混沌,你二话不说振步向前,突破重围,他正回过身去俯身拍桥拱下觅食喂幼鸟的燕子吧,“你晓得这便是尾声。”不需要很大的力气,你双手一送,把他推落桥下,如同他曾经并没费太大的力气,就杀死了那少年。
突然就一阵寒栗,似乎明白了家庭命案爆发的真相。
这是一部会让人很有代入感的小说,男人看了不寒而栗,因为你老婆可能想杀你想出轨对你怨气满满,女人看了有点绝望,步入初老后的婚姻生活无性无爱真心悲惨。那么这种强烈地代入感一方面是朱天心撕开了婚姻的真相,露出了狰狞的现实,另一方面则是叙述技巧玩得好,也就是我们今天要说的“你”——第二人称叙述的运用。
相比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第二人称叙述的文本比较少见,但若运用的好会形成一种陌生化的观照效果,非常出彩。当作者使用第二人称“你”来讲述一个故事时,实际上都出现在日常语法中潜在的“我一你”对话场中,换句话说作为故事中人物的 “你”是与说故事的“我”相伴而的而生的。“你”由“我”所讲述的,讲述对象既是文本中的主人公“你”,也是文本的接受者“你们”。
随便在小说中截取一段:
你眼睛热热的,一心等着蓝侬、不、比蓝侬年轻多了的少年回来,充满着爱意,想拥抱那少年,毕竟日记中写道“再见面时,我一定要忍住不抱她,不亲她,狠狠的忍住。”你只想连本带欠着的拥抱他,亲他,狠狠的。
你浑身热热的,像年少夫妻时短暂分离后的等待,仿佛被这分离切开的伤口,得赖他愈合。
丈夫进门,你骇异到捂住口(原来这动作是为免心跳出口),他如常的坏脸色,一定是车位又被某白目邻居占跑了。怎么说,你等的既是这人,又不是这人。一个黄昏,你以为进门的,是那个写日记的少年吗?那个当时不期而遇见面时穿着学校制服、还没靠近你都可感觉到真实的电暖炉热度、他且有一种特殊叫人晕眩的气息(那时以为是暖乎乎的烟味,现在猜想是宜于你的费洛蒙吗?),他总目光不移的笑着看你,你做什么说什么,诳语绮言的,他都笑着完全承受。
这种写法一方面因为你—我产生了对话关系,所以叙述者可以介入故事人物“你”的行为和心灵进行对话、沟通, “我”仿佛知晓主人公“你”的心理活动,,并不急不徐地把这种心理分析给对方听,话语中深藏着理解、同情的人文关怀,而处于对话关系另一端的主人公“你”好像正面对面倾听一个朋友对自己的剖析,似乎找到了贴心的知己。通过对话感,削减了叙述主体自我独语的可能性,同时作者能够优雅地引导叙事节奏。
另一方面以第二人称讲故事导致读者或者听故事的人对“你”所指代的故事主人公产生身份认同感,把自己当作故事主人公,从而加强了参与故事的主动性以及与叙述主体交流对话的欲望和积极性。叙述者每提到一个“你”,叙述接受者都会在心理上将其认同为自己,仿佛叙述者在与自己对话,从而产生代入感。那朱天心的小说来说,看完整个人都会觉得不好了,恐婚加恐老,明明还是单身,但已经在纠结中年婚姻危机了。
无论作为第三人称叙述的旁观者,还是第一人称叙述的倾听者,因为故事始终是别人的,读者或者听故事的人所产生的认同感无论如何都不过是对他人的同情、体谅和理解。只有纯粹第二人称叙述文本在身份认同的基础上,真才能正实现了接受者化身为主人公亲身体验故事进程的角色认同。由叙述者讲述的故事如同剧本,叙述接受者往往产生按剧本的编排出演角色的感觉。也就是说,叙述接受者被叙述者拉入故事之中,担当起叙述者故事的主角而与叙述者一同进入虚拟的游戏世界纵情狂欢,一改阅读的被动状态而享受扮演的主动权。所以,小说读完才辣么悲伤呀。
那么,亲爱的小哥哥小姐姐们,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玩腻了,大家把我和他都改成你看看吧,应该会有不错的阅读体验哈。
简宝玉日更训练营打卡第十六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