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钱带来的一点小思考
育儿这件事,只要肯慢下来,慢下来体会,思考,觉知,终会有新的方式~
比如,我察觉到最近自己的能量很低,遇事易烦躁,面对孩子不配合,总是想响喉咙。
于是,静下来的时候,我就思索这是为什么?是什么导致我能量这么低的?结果我发现,只要家里经济稍微紧张点,我就容易全盘崩溃,会有一种“看吧,又没钱了吧?让你不晓得存钱,你如果都有储蓄习惯,说不定就能帮家里一些……你真的是………”这样的负面剧情。
那么这个剧情又是哪里来的呢?往下深究,原来是成长环境里,那个年代大多数人都以挣到钱为衡量是否成功的标准~
如果能够衣锦还乡,那么这个人即使再“坏”,或者在外面的时候多狼狈,只要有钱了,就是站上了人生巅峰。
反之,如果总是一事无成。那么身边也总有人会来“上课”,甚至是直接被负能量攻击。比如我剧情里出现的声音。可能小时候,有些声音当时不是针对我的,但是弱小的我在这方面做不好的时候,会惯性的对号入座。
久而久之,就给自己贴上“老实,不会挣钱,也存不了钱”这样的标签。然后就会恶性循环,当我越是认为钱很重要,就越抓不住它。因为我把自己放在了低位,把钱放在了高位,无论如何弹跳,都够不着,没有那个气势(能量)。
正确的做法是,让自己和金钱处在同一水平线上,没有谁高谁低,只要用心做事,做好手上的事,钱自然而然也就来了。喜欢那句:钱不是挣来的,而是修来的!
回过头来说说储蓄习惯,有固定的储蓄习惯那是再好不过了。只是手上的钱,可能只够取悦自己,让自己开心。在取悦自己和固定储蓄之间,还是应该先选前者,只要让自己感觉好,才能做得好!
让自己开心愉悦了,才有能量去和金钱站在同一水平线上,才会有修来更多金钱的机会。尽管,时有负能量的剧情出现,偶尔内疚和恐慌一下就好,要告诉自己:钱多钱少,在我这并不是衡量一个人是否优秀的标准。
综上所述,解开这些疑惑的我,好像又离本我更近了一步,“看见”孩子之前,应该更多的“看见”自己!
祝愿有缘看见这篇日记的家长,都能时时“看见”自己,身心合一,活得潇洒而又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