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随想

欲入此道,先正己心

2020-03-03  本文已影响0人  做自己的思想家

      很多人都喜欢把上善若水作为口头禅,或者作为座右铭挂在自己的墙上,大概这也是对一种理想完美人格的诠释,然而这句话就如同如来佛祖一般,只能被高高的崇拜供奉,却难以实现和落地,所有的根源都是源自人的欲望。人的一生其实都在跟欲望斗争,当然也是靠欲望生存,很难想象一个无欲之人将如何活下去,没有了欲望那也就没有了希望,所以欲望应该是人生存下去的第一大动力,人类的历史不乏淋漓尽致的体现这一观点的典型案例,从秦皇汉武一统天下,一直到我们新中国从落后走向今天的富强,这些其本质都是人类意志的体现,也就是人的欲望驱使的结果。所以欲望并不是坏事,相反是人活下去的依靠。

      《道德经》第八章里面所说的:“上善若水”,这种水德之人如何?“具善地,心善渊,与善人,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最后还来一句“夫唯不争,故无尤。”其实道家一直都崇尚一种不争的精神,尤其是当道幻化为人的精神意志的时候,更加强调这一点,天地无私故能成其私,所以人若无私也能成其私,就是这个道理。如果人不抱着明显目的想要去得到而去努力的时候,最终的结果反而会得到,如果人抱着利己偏私的想法去努力的时候,反而会受到阻碍,得到的不多甚至是被减损,这些都是人世间的规律和道理。那么这里我们即将进入到了一个悖论:如果是上善的人,那么他又不争无欲,他哪里来的动力去做到这些呢?也就是说一个上善若水的人,他做人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这个问题很值得我们品味和研究一下,一方面强调无私,一方面反复强调“成其私”,这种矛盾论经常在道德经里面看到,还有人总结过道家的理论:“争即是不争,不争即是争。”那到底是争还是不争呢?这个西方人是无论如何也想不通的观点,因为能真正理解和读懂道家精神的人,只可能是具有中国式思维的人,这个就是东方智慧吧。所以很多的中国式管理一定要参考和读懂道家的学说和理论,我们中国人虽然接受西方知识浸淫多年,也有过一段时间的精神崇拜,但是不可否认老祖宗骨子里的东西是很难改变的,如果不懂这些,就很难免在现实社会当中吃亏,因为这个就是不懂中国人的为人处世之道。“私”其实更多的是指的关乎个人的好处、利益,人一开始的价值观导向就要正确,不要为了自己的“一己之私”去做,而应该为了更高的那个目标去做,这样做反而能成就你自己的利益。所以这就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的由来,中国东方的智慧里面体现了很多哲学思维,这些都值得我们好好的品味和学习。所以争与不争关键看你争的目的是什么?不争的是利益,争的是朝夕,是时间,那么这样的争就是符合道的,所以道家也是一直有强调人的“初心”的。

        那么回到之前的问题,上善若水的人,这种人的目的到底若何呢?能够做到如此为人处事胸怀坦荡的,他的精神领域一定追求的是一种崇高的目标,一定是相对超离与现实当下的一些东西在指引着他,这就好像“叫醒你的是梦想,而不是闹钟”这个道理一样,没睡醒的感觉虽然不好,但是如果是被梦想叫醒,那么你的内心就会变得意志坚决,是主动的,是心无旁骛的,是没有借口的,但如果是被闹钟或是被别人叫醒,就是被动的,是心不在焉的,是百般逃脱的一种心态,所以上善之人根本上来说是有上善之目标,当你把目光能看到自己很长一段时间之后的样子的时候,那么当下发生的不如意就只会是微不足道的一个点了。这不是阿Q精神,这就是一种积极的思维模式,人必须要这样思考,才会保持自己的正面和积极。

       所以上善若水,做水德之人,要保持如水一般清澈透明的内心才是做到的根本,如要想入此道,必先正其心。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