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贝”还是“同学”?

2022-12-12  本文已影响0人  伊人微语

      下午跟一个同事聊到一个有趣的话题。

      话题是由班级群里老师对孩子的称呼引发的,同事说发现我们的一年级老师在群里称呼孩子都是连名带姓的,她认为可以只呼其名,这样可以拉近与孩子的关系,让孩子感受到老师的亲切,我也很同意这一点。

      同事还谈到了她曾经遭遇过的一件事情。她说,那是十多年前,有一次,一个年纪比较大的男教师来学校听了两节音乐课,在评课的时候提出了一个问题:“你们音乐老师都是叫学生宝贝吗?”当时她们解释说,因为是低年级学生,音乐课又相对比较活泼轻松,所以大家都会这么称呼学生,感觉亲切又自然。那个老师没有再说什么。

      对于这一点,我曾经也看到过一篇文章,谈到对学生的称呼,作者认为,既然是学生,在课堂上就不应该以“宝贝”称呼,而应该称其为“同学”,以此明确彼此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意识到作为学生对老师应有的尊重,从而更好地遵守相关的规则与制度。对此,我也是持赞成态度的。

      我以为,对学生的称呼还是需要讲究的。

      首先,是称呼“宝贝”还是“同学”,对不同年龄层的学生来说,应该不一样。对于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老师“宝贝”的称呼的确可以作为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期称呼,也可以拉近距离,还可以增进师生间的感情,但要是对高年级的学生老师也口口声声“宝贝”,可能就会适得其反,让学生感觉到老师小看自己,认为自己是长不大的孩子,从而产生抵触情绪,不愿意接受这样的称呼,甚至进而讨厌这个老师,讨厌这门学科,那样可就弄巧成拙了。

      其次,是称呼“宝贝”还是“同学”,还要看场合。课堂之外,师生关系可以轻松一些,老师与学生亲近一些,叫一声“宝贝”,不仅是一种喜欢、亲密的表现,也体现了关系的亲近,即使是高年级的学生,也能够接受。但是在课堂上,如果以“宝贝”相称,我以为还是不妥。因为课堂上,即使是师生关系特别融洽的课堂,老师还是应该要有一定的威严感,与学生之间也要有适当的距离,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在课堂上既有求知的紧张又有学习的快乐,既能够自由畅快地表达,又能够遵守纪律与规则的约束。所以课堂之上还是应该以“同学”相称,可以不呼其姓,直呼其名,但是不宜称“宝贝”。

      当然,是称呼“宝贝”还是“同学”,还跟老师的个性有一定的关系,有的老师亲和力强,善表达,无论是“宝贝”还是“同学”,都能叫得学生心里妥贴又温暖;但是有的老师也许骨子里就不太放得开,平日里都非常内敛,不善言辞,要让他们叫一声“宝贝”,可能他们自己都觉得矫情,浑身不自在,倒不如由着他们叫“同学”或者直呼其姓名,习惯了孩子们也能体会到他们的关爱与亲切。

      这样想想,这个话题还挺有意思的。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