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打卡478

2022-05-15  本文已影响0人  东哥杂谈

读书打卡第478天(20220515)

(第65本吴守涛《卓越课堂‘十字’兵法》)

读第120页——160页,

读有所得:

  教学理念决定教学行为,有什么样的教学理念就有什么样的教学行为。反过来也是如此,一位有经验老师透过教师的课堂教学现象,就能看出这位教师的教学思想和理论水平。教学思想决定教师发展的方向,决定教师进步的快慢,决定教师将来能走多远。

在教学中,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学情境的创设者,是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者,是学生学习热情的点燃者,教师的教学是学生思维的引爆器,是学生学习的催化剂。在教师的点燃和激发中,学生的思维不断膨胀,学生的思想不断开阔,学生的学习热情不断高涨。

教师要做一个明白之师,就要上面有“理”,下面有“法”。有“理”就是有教育理论,有教学思想;有“法”就是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有可操作的具体教学模式,有具体的教学方法。有什么样的教育理论就有其对应的教学模式。如果教师想做个“明”师,就要了解相关的教学理论,明白相对应的教学模式,以便在教学中灵活运用。

什么是教学模式呢?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存在矛盾,寻求两者得以沟通的桥梁,这个中间的环节就是教学模式。它是在一定的教育理论或教学思想指导下所建立起来的关于各类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和框架,它是教学理论的具体化,它是教学实践的抽象化,它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抓手、教学载体、教学路径、教学方法。我们只要梳理出相关的教学理论,就能找到相对应的教学模式。

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学生不是一张白纸,想画什么就画什么,想怎么画就怎么画。哪怕是刚入学的孩子,他们的脑海中也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在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要强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习不是知识由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也就是说学生的学习不是教师教的,教师不是知识的搬运工,学习应该是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经验的过程,在教学时,教师要重视学生先前的知识结构,旧知识是新知识和新经验建构的助推器。因此,教学时要以原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对新知识进行同化(认知结构量的积累)和顺应(外部环境变化促进知识的重组改造),使学生的认知结构不断丰富。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