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物价(十一清代米价、银价)
清代前期江南的米价动向
万历末年(1620)开始上涨——
崇祯十一、十二年(1638、1639)以后暴涨——
顺治(1644-1661)前期高价格——
顺之后期到康熙(1662-1722)初年下跌——
康熙前期低价格——
康熙后期渐长——
乾隆(1736-1795)前期暴涨——
乾隆中期以后渐长
清代前期江南的物价动向与米价趋势类似1979
清代前期的国际贸易与经济波动1994
17-18世纪贸易结构图
日本,马尼拉,南洋帆船贸易所占比重高
除了北边有若干银外流,白银一直是流入中国
17世纪前期繁荣-中期后期低落(康熙年间1656-1684海禁)-18世纪前期渐增-后期激增
17世纪日本马尼拉贸易在17世纪中后期衰落,18世纪中期南洋帆船贸易繁荣,18世纪后期广东对欧美贸易增长
乾隆十到二十年(1746-1766)物价全面上涨,农村繁荣vs 明末繁荣以都市贸易据点为中心,农村萧条。
清代白银清代一两银子值多少钱?
我们常常在那些古装影视剧里看见消费的场景,小二总会笑着说,客官,这个需要一两银子。那么清朝的一两银子相当于现在多少人民币呢?
电视剧里的支付时往往是拿出一个银锭说不用找了,小二高兴的接了过去,那可是真的高兴啊,这就相当于吃了五块钱的炸酱面,然后我给小二拿了一张价值一万块钱的钱币说不用找了。当然这锭银子的价值可能因为年代,成分,含银量的不一样而不同,实际上清朝的一两银子在各地,各时期的价值也是不一样的。
按照购买力来说,清朝的一两银子能够兑换1000文铜钱,一担米需要600到700文钱,按照现在的米价3块钱一斤,一担米需要510块钱,也就是说一两银子不到1000块钱。而现在的银价在3.5元左右,一两银子170块钱,这样对比下来,我们的生活成本可比古代高多了。当然清朝采用16两,我们采用的是10两制,所以用现在银价去比较古代是很不合适的。
实际上古代人的收入也就在一个月二两银子到三两银子之间,所以银子的购买力肯定是能远超于现在的,普通家庭月入二三两还能有结余。银子的价值在每两3000元左右,而按照古代物价来计算比较合适的是每两银子在1000元左右。
巨贪和珅富可敌国,有现银100万两,银元宝55600个,大银元宝500个,折合下来是655600两银子,按照当时的购买力计算相当于65亿,按现在的银价则是2.27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