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样考上东大和哈佛◇16倍速学习法》(1)资质
昨天去图书馆借了好几本关于学习的书籍,今天一天看完了一本本山胜宽(Katsuhiro Motoyama)写的16倍速学习法,本山胜宽靠着独创的学习法自学,不参加任何辅导班,不请家教,快速提升成绩,在高三上学期考试被判定为“不可能上榜”,却应届顺利考上了东京大学。后来,又靠着不到一年的自学,成功考上了哈佛大学。
那么,他有什么独特的学习方法呢?
这要取决于他的独门秘籍——成功学习方程式:学习成果=资质*策略*时间*效率。
假设每个要素都提高两倍,乘起来,学习效果就是16倍了。
1.资质
平日下功夫,头脑越用越好
资质=阅读能力+书写能力+处理数字的能力+体力
1.1阅读能力
①随身携带书
随身可以携带一本口袋书,在通勤时间,上厕所时间,等人的时候,拿出来读一读。假设一天空出时间读一个小时,一年就是365个小时了,相当于每天读10个小时,读了36天,厉害不?
②靠15秒速读和参考文献找好书;经典畅销书
15秒速读就是读书的封面,作者简介,前言,目录,看这本书是否符合你的期望;当你看完一本好书之后,书的后面一定有很多参考文献,你可以依据参考文献,再选择想看的书。
也可以阅读经典畅销书,再版再印很多次的那种,这类书被多少人验证过,一定可读。
③一边画线一边读书
读书不能光靠眼睛,还要过脑子,画线的过程也是一个思考的过程,当你第二遍阅读本书的时候,就可以只读自己做标记,画线的地方了。
④漫画书—小说—入门书—专业书
刚开始看书,集中注意力一定很难,专业书苦涩难懂,但是从漫画书开始读相关内容,一定非常有趣。
⑤实用书:只要针对重点与实例速读就行了
实用书要带有明确的目的,速读,读到重点的时候,确认具体范例和实践步骤,结合自己的生活加以实践。
⑥好书要读出声音,要反复阅读
好的地方反复阅读,每次都会有不一样的启示,可能会是心灵一颤,可能指导你更好的做事。
⑦整理排列书本,就能整理知识
如果家里买了很多书,那么读完之后一定要分门别类整理好,在整理的时候,也是一次整理知识的过程,你可以了解这本和那本之间的相同点,不同点,便于下次阅读和选择新的书籍。
⑧整理“我的最爱”网站
互联网可以学到很多知识,将自己经常去的网站,收集在一个地方,各个网站里有趣的言论,也收集在一个地方,方便查阅和阅读。
⑨活用PDF文件
PDF文件是指他人上传的学术论文或者报告书等,分类整理之后,可以把自己特别想看的目录或者全文打印出来。
1.2书写能力
①靠书写来整理电脑,记忆事物
不一定非得写文章,可以是关键词、图画、线条等
②做笔记,别做太独特的笔记
随时随地做笔记,然后誊抄在一个地方,活用,别做太花时间,自己又不去回头看的笔记,浪费时间和生命。
③博客活用法
发博客可以每天选择一个重点,拉起读书天线,寻找读书的主题。还可以让读者督促你,指导你。何乐而不为呢?
④看完书一定要写摘要
或者是根据印象深刻的东西发表感言,阅读感想,或者是写书的诉求重点以及卖点,与其他类似书籍的比较,关联性等。
⑤30分钟内整理在一张A4纸上
练习写作一定不要漫无目的,一定要定出时间限制和目标字数。
⑥书写时要写出根据来源
平时刻意写出理论依据,可以训练自己对事物的逻辑思考以及文章的逻辑性。
1.3 处理数字能力
①让四则运算更加快捷
可以选择下棋,玩数独游戏等。
②就算是电玩、运动、单纯作业也能让头脑变好
世界充满了数字,从右往左倒着看,或者抱着好奇心,把数字当成解读事情的密码,都能大大影响资质锻炼的方法。
③想想飞机比汽车快多少
比如在坐飞机的时候,就可以思考,从一个目的地到另一个目的地,飞机飞多久到达,时速多少,就可以算出距离,再与汽车比较,看是汽车的多少倍。
只要去思考数字,就会看懂以往含糊不清的东西,甚至想出新的创意来。
头脑也是身体的一部分,也要经常锻炼身体,包括耐力,爆发力,注意力等。
经常训练较弱的地方,不停的使用它,锻炼它,就会弥补这块短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