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胜拖延症,你也可以做到
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一点拖延症,而随着信息化的普及,人们的碎片时间也逐渐被五花八门的手机软件占据,拖延症几乎成了现在社会年轻人的通病。一个人本来计划晚上10点钟睡觉,睡前想缓解一下劳碌了一 天的身心,于是准备刷10分钟的抖音再睡,但是抖音视频刷了一个又一个,一转眼一个小时过去了,手机占据了50分钟的本该属于睡眠的时间。
如此“拖延”不只体现在睡觉这样的生活小事上,工作、学习中也时有发生。看似仅仅是时间的流逝,但量变会引起质变,每天浪费一小时,时间久了,就成了我们退步的原因。而其中一部分人还会因此产生强烈的负罪感,不断的自我否定、贬低,最终可能导致一蹶不振,对学习和工作失去激情。
那么,如何才能改变拖延的坏习惯呢?
我国古代脍炙人口的《明日歌》写道“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每个拖延 症患者都是行动上的奴隶,要想改变,就要从根源上阻止拖延症。
首先,要学会让思想控制性行动,扫除一切阻碍目标完成过程中障碍,比如,要想学习了,先断掉Wifi,把手机放在自己不方便拿到的地方。
养成制定计划的习惯。就是有什么事情提前做出安排,对待学习和工作要给自己明确的要求,如果提前完成,适当给自己一个奖励,如果拖延导致没有完成任务,就给自己一个惩罚。我就是这么做的,比如从开始决定参加简书的日更活动,完成第一篇任务的当天晚上,我就开始理第二天要发的文章的思路了,这样就不会因为第 二天太忙或者其他因素影响日更计划。
找一个信得过的伙伴监督你。比如让父母督促早起早睡,和室友相互监督打卡背单词,当有其他人干预的时候,我们往往会碍于情面而“强迫”自己去完成任务,时间久了,就可能从一定程度上缓解拖延症。我就是和老公互相监督每晚读书一小时,他学习一小时,彼此进步都很大,同时也极大的增强了信心。
遇到任何事情,拖延不是借口,我们最大的敌人是自己,学会多给自己积极的暗示,你想达成什么样的目标,就想象自己已经成为了那样的人,慢慢地,你也可以战胜拖延。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