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深度学习的艺术》
我们每个人都清楚,知识真的是这个时代最稀缺的一种资源。只有掌握更多的知识,我们才能在这个社会上更好的立足。
我们需要的不是眼前的结果,人生是一场马拉松,要的是不被淘汰。
学习能使我们快乐!但为什么每次只能坚持3分钟呢?
那如何在不打鸡血的情况下,工作后还可以继续学习呢?
《深度学习的艺术》书比较简单,结构清晰明了,四章构成:提问,解码,操练,融合。
提问,向自己提问是成为一名好的学习者的第一步
什么是一个好问题?
让我们成为「建构者」,因为我们不仅仅在学习知识,我们还在「建构答案」,在努力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我们筛选、评判和整合新知识和旧知识,并把它们融汇成一个自给的整体;一个好的问题,让我们成为「探索者」,主动地去探求未知的领域,拓宽「未知的未知」的边界,而不是仅仅满足于对现成的、边界明晰的知识的掌握;一个好的问题,让我们成为一个「猎手」,知识是我们主动去侦查、寻觅、狩猎的猎物,而不是我们战战兢兢供奉着的或者亦步亦趋跟随着的对象。
应该怎样去提问?
- 针对当前的学习材料,我已具备了哪些相关的知识?
- 针对当前的学习材料,我又学到了哪些新的知识?这些知识对原有知识构成了何种补充或者挑战?
- 针对当前的学习材料,还有哪些未知的东西,且这些东西我通过简单的探索就可以了解?
- 针对当前的学习材料,还有哪些未知的东西,无法轻易地获得解答,同时又有价值成为我长期去探索的问题?
深度学习者的元问题
一位优秀的深度学习者,必定是一个优秀的提问者,他从阅读、观察和思考的过程中产生问题,先解答表层的、容易的那部分,留下深度的、探索式的问题给自己,被问题所困扰和折磨,同时开启之后的求知之路。特别是那些适合长期探索的元问题,不仅可以引发冲动式的求知事件,更有可能迫使我们持续地思考和探索。
解码,内在知识重新建构的过程
解码是什么?
解码不等同于我们一般所说的理解。理解通常只涉及对字面意义的解读,常以自动化的方式进行,也无需做太深入的思考,并且理解应遵从本意,不可擅自演化。而解码则是一个更为主动和主观的过程,不同的解读者对同一材料的解码可能是完全不一样的,就像看同一部电影,不同的人能读出不同的意味。
如何解码?
1.它说了什么——原本传达的信息,直观表层印象
2.它是什么——以审视的目光对文本进行评价和定性
3.它是怎么实现的——对形式和结构的洞察,使用手法、来源等
一个高段位的学习者,就是一个适应型专家,他们可以有意识地构筑一个信息解码和知识扩展的良性循环:
1.不只要去寻结论,还要去寻过程
2.不只要去做归纳,还要去做延展
3.不只要去比较相似,还要去比较不同
操练,把知识当成一种技能来学习
知识的操练,既是一种调用和提取,也是一种主动的建构,更是一种创造性的综合,它是深度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知识的操练迫使我们对已有的知识进行更加深入的审视,对现实的情景和问题进行更加细微的观察,并且致力于创造两者之间的关联。
融合,在其所学的知识之间创造关联
学习高手常常会有意识地把不同领域甚至不同学科的知识摆放在一起,然后尝试去分析、比对它们的潜在关联,甚至于当异质的素材堆叠在一起时,仅仅是潜意识的推动,就可以让这种隐藏的关系浮出水面。
一位优秀的深度学习者,必定是一个优秀的提问者,他从阅读、观察和思考的过程中产生问题,先解答表层的、容易的那部分,留下深度的、探索式的问题给自己,被问题所困扰和折磨,同时开启之后的求知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