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教授驳:富氢水真的很有效吗
孙教授驳:富氢水真的很有效吗
放假期间,对富氢水真的很有效吗的质疑又开始增多,但是提出的问题并没有新意,无非是这些,氢气不溶解于水,用氢水并不能补充氢气,这个问题并没有否定氢气的作用,因为大家都知道2007年《自然医学》关于氢气吸入治疗疾病的报道。另一个就是说肠道内细菌可以产生大量氢气,为了渲染气氛,甚至说氢气就是屁,让人恶心或者恶心人。再就是氢水效应的宣传缺乏依据。提出这些问题的人虽然几乎是远离学术者,但是引来了众多关注者,已经被大型媒体转发,不得不重视。
一、氢水中氢气含量很少,吸收也不多,富氢水杯真的怎么会有效吗?
氢水中氢气浓度并不少,而是足够可能产生作用。
氢水中氢气虽然不多,但从生物学角度来看,一点都不少。氢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和氧气类似,鱼能吸收水中的氧气,就是依靠氧气在水中的溶解。氢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1升水里最多可以溶解1.6毫克,如果采用加压或纳米气泡等技术,可以增加几个倍数,达到5毫克以上。毫克虽然不是大的质量单位,但对于氢气来说,这是相当多的数量。因为2毫克氢气就是2毫摩尔,氢水的溶解度大约是0.8mM,这个浓度在生物学上是非常非常高。因为一般的生物活性物质,例如常见的激素,在人体内的浓度是这个浓度的1%以下。生物学效应最重视的是剂量,剂量主要的计量单位是摩尔浓度,因为这个浓度是反应一定体积的范围内分子数量多少的单位。
二、人肠道内细菌可以大量产生氢气,利用富氢水杯补充氢气没有意义。
人体内氢气并没有那么多,氢气产生多少要依靠测定,不是依靠猜测。氢水是否有用更不是靠猜测,要依靠研究证据。
这个问题的潜台词是认为氢气有作用,但氢水并不是有效的给氢方法。目前氢气医学研究论文近1000篇,其中原创性研究论文,就是研究氢气治疗疾病效应的细胞和动物研究论文也超过500篇。其中采用吸入氢气的不足三分之一,大部分都是使用氢水,有的是通过饮用,有的是通过注射氢水。就是说氢水给氢气的办法是经过大量医学研究证明的给氢气方法。肠道内细菌产生氢气也是氢气医学研究非常关注的科学问题,也有人通过增加肠道内细菌产生氢气实现氢气的医学效应。如何看待肠道内细菌产生氢气的作用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但并不是反对氢水效果的简单证据,至少不能因为这个原因就否定氢水的方法。
有人更很的说法是肠道内细菌可以产生12升氢气,其实这个是早期研究肠道菌群的学者一种推测,后来已经有研究证据推翻了这个说法,但仍然被一些坚持反对氢气医学的斗士们作为重要武器。真正的检测体内氢气多少方法,是测定人的血液和呼吸气体中氢气的含量,结果表明氢气十分少,而且每个人的含量都不同。人体产氢很有限,否则宇航员生活在密闭空间内不是非常危险了。通过饮用氢水,从呼吸气体中检测氢气浓度会迅速大量增加。说明来自肠道内的氢气并不是想象的那么多,通过饮用氢水来补充是可行的方法。
当然,氢水只是唯一给氢的方法,从剂量角度考虑,吸入氢气可以获得更高剂量的氢气,吸入也是氢气医学的一种重要的手段和方法。不过从应用角度看,吸入是接近医疗的方法,并需要采用专业的设备。氢水则是一种简单的饮料,可以归类为功能饮料,进入千家万户的门槛比较低,所以现在市面上有大量氢水和氢水相关产品。
人体会产生多少氢气是很早就被学术研究的内容,如这个1969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文章摘要,可以看出人每分钟大约产生0.24毫升氢气,大约每天300毫升左右,即使是吃乳果糖这种能大量促进氢气产生的物质,也只有每分钟1.6毫升,并不是有人声称的可以每天达到13升。
Technics employing intestinal infusions of gas were used to study H2production in the human intestine. The volume of H2 in the bowel of 10 normal subjects varied from 0.06 to 29 ml. H2 production, which averaged 0.24 ml per minute in the fasting state, sharply increased after intestinal instillation of lactose to a mean peak rate of 1.6 ml per minute. Ingestion of food also increased H2 production by seven-fold to 30-fold. In the normal intestine, more than 99 per cent of H2production was colonic, but small-bowel production was increased in a patient with excessive numbers of small-bowel bacteria. H2production in man is primarily dependent upon the delivery of ingested, fermentable substrates to an abundant intestinal flora that normally is present only in the colon.
A mean of 14 per cent of the total H2 production was excreted by the lungs, and rates of breath H2 excretion and H2 production correlated well (r = 0.94). Respiratory H2 excretion can therefore be used as an indicator of intestinal H2 production.
Micheal D. Levitt, MD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1969;281:122-127/July 17,1
三、宣传氢气医学缺乏科学依据。
事实是,氢气医学有充分的科学证据,一点都不缺乏。
目前中国学术研究论文已经超过500篇,国内大量医学研究机构如第二军医大学、第四军医大学、天津医科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北京工业大学等都有学者参与氢气医学研究,一些院士也有氢气医学研究论文发表。从2010年后,氢气生物医学领域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已经有近90项。毕业的博士硕士研究生几百位。我从2008年3月开始在科学网上写博客,主要的目的就是宣传氢气医学研究,并取得了很不错的效果。从2015年开始写公众号(氢思语),已经写了1000多篇氢医学科普文章,2013年我们也出版了《氢分子生物学》书,2015年出版了英文《氢分子生物医学》著作。如果有这些工作还是缺乏科学依据,那么也就无言了。
对一种新现象产生疑问,提出质疑是应该鼓励的,真相都是在反复争议过程中被公众接受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种质疑也说明现在氢气医学的影响在不断扩大,未来质疑的情况会越来越多,但我希望能提出更尖锐更严厉的质疑,这样也可以让我们能不断进步。
孙学军教授介绍
第二军医大学教授,从事气体生物学效应研究。目前兼任美国Loma Linda大学生理学系客座教授、国际气体医学杂志Medical Gas res副主编、Journal of Trauma & Treatment和“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编委、中华航海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航海医学潜水高气压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高气压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军队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航海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军队高气压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孙学军教授一直从事气体生物学效应研究,在国际同行中有一定知名度。2010年2月,受国际氢气医学研究著名学者、日本医科大学老年病研究所太田成男教授邀请,曾作为唯一的特邀大会报告者参加日本氢气医学学术年会。
转载自:中国氢分子产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