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拆书报告(六)

2021-10-31  本文已影响0人  木沁馨

第六讲  中国古代文字与古代信仰

原始人会借助手势,嘴里发出咿咿呀呀的声音来交流,主要的目的是共同狩猎。后来漫长的岁月又让他们发展出了更多的音节,有便于更好的沟通,语言也就越来越丰富,社会慢慢在形成,也就慢慢有了使用文字的强烈动机。如何将说过的话记录下来,文字就被发明出来了。这是国际上统一认可的文字发展史,这样的文字被称为表音文字,就是通过音节,用少量的字母记录语言中的语音,从而用文字记录语言。

埃及古文字不用字母,它是典型的象形文字,它甚至比中文更接近图形,但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有很多东西没有具体形象,怎么画呢?通过考古,我们发现它的每个象形符号其实都代表一个音,这些漂亮精巧的图画,虽然不是字母,但它也是表音的符号,所以,尽管埃及文字是象形文字,但是它走的其实也是表音的道路。

但是中国的文字为什么没有走向单纯的表音道路呢?一般在没有其他强大力量介入干扰的情况下,人类文明在语言和文字关系,都是因记录语言而产生文字。那么我们必须假设在中国,应该有一个强大的力量冲击,阻挡它和其它文明走上同一条道路。

什么样的冲击呢?就是文字很有可能是用来划分阶级的,也就是说,你必须有钱有闲,才有机会去学习一套复杂的文子系统。少数人为了彰显这种文字特权,所以长期以来,中国社会对文字的尊敬远比其他文明深刻,也在文字上附加了最多最丰富的含义。为什么这么讲?咱们有个宝贝被埋了几千年,就是著名的甲骨文,那大概是公元前十七世纪到公元前十二世纪使用并书写下来的,在这些甲骨上,我们整理出四千多个不同的字,对比各种古文献及青铜器上的金文,目前大概辨识出了两千个字,换句话说,有两千个字后来进入了中国文字系统,有两千个字失传了。

文字不是一下子就被发明出来的,甲骨也不是一开始就有的,它是中国文字开始的结束,而不是开始的开始,所以甲骨文不是中国文字的起源,而是中国初始文字发展的巅峰,一个文字系统能发展到拥有四千五百个各种各样不同的字,保守估计也得五百一千年吧。

甲骨,前几节课我没少提,因为它是目前为止发现的最早的被记录的文字,所以这节课我们花时间来重新讲一下。

龙骨磨成粉,是一味中药材,不过龙骨不是真的龙骨,而是动物的骨头,龟甲的壳就是其中一种。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盗墓者发现随葬品里面有很多龟甲,于是,这些龟甲被盗出来卖给中药材店,因为这些龟甲上有字,还曾经被当做次品来看,搞得挖龟甲的人也很郁闷,这真不是自家孩子刻的呀。后来,这些龟甲被卖到了一个晚清的大官王懿荣的家里,王懿荣的学问很深,又颇爱金石,他一看就觉得蹊跷,颇有文字功底他立刻觉得,这应该就是中国的上古文字。王懿荣出了一大笔钱,将刻有字的甲骨全部买了回来。可惜,次年中国就发生了庚子事变,八国联军侵入北京,事变中王懿荣投井自杀殉国。王懿荣死后,一度没人敢接收他的这批龙骨,因为有传言说这些是从地底下挖出来的,上面还有看不懂的字,肯定是不祥的咒语,不小心的话,会被灾厄带进门,还好总有人不信邪,让这批龙骨得以继续研究。

我在第一节课就讲了甲与骨不同,甲是甲,骨是骨。在与商朝无关的遗址中出现的都是骨,没有甲,只有在与商人,商朝相关遗址中才有卜甲,卜甲是商人独特的标记。用补骨来占卜,很可能不是商人的发明,然而商人在运用别人发明的占卜的方法时,采用了龟甲,用龟甲当媒介和神做交流,显得更加神圣。

从卜辞上看到的地名,可以整理出商朝后期的疆域范围,商朝从早商的丘,然后到中期的郑州,再到晚商的安阳,目前出土的卜甲都是在这些地方被发现的,但是卜甲的来源是海龟啊,河南离海还远着呢,其它地方的人都卜骨,只有商人卜甲,只能说明两件事,第一,它更加确定了商人来自东方靠海的地方,然后才慢慢朝内陆发展,取代夏成为共主后进入中原;第二,到了晚商,商人的主要活动区域已经是河南安阳了,他们仍然可以取得到海边的龟甲,这说明从海边到内陆,商有着足够畅通的交通运输管道。

安阳的两大挖掘成果,一是青铜器,二是龟甲。要知道,青铜器的原材料是来自西边,龟甲原材料是来自东边近海一带,这两样东西的存在,帮我们画出了商人在那个年代控制和影响的区域。

关于中国文字,甲骨文告诉我们两点,甲骨文有固定的规则,从问卜到刻辞,都有规范,而且越到后来越严格,每一块骨、甲都会被反复使用,到了后来,严格到建立了十天作为一旬的规律,所以每一片龟甲上一定凿十个洞,每十天用掉一片龟甲。

卜甲常见的是腹甲,因为腹甲比较薄,容易凿洞,如果是用背甲,就得先打磨。除了牛骨和龟甲,还有一小部分用的是人骨,在商人的人骨作坊,考古出了一些人骨的骨片,这些人骨上刻的字,显然和战争有关。上面显示,每一次出征打仗,都要占卜。最常见的占卜词,就是卜未来十天吉利不吉利,如果卜到十日之内可能有祸事,不到就有消息传来真的战败了,这就是“验”。

一片留有十个卜痕的龟甲,会有十个贞人的名字,贞人就是负责占卜的技术人员,但是不会留有十个解释,十个占卜的刻辞,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贞人的解释能力有限,值班的贞人负责占卜一件事,如果出来的结果正常,那就是签上自己的名字就行了,如果非正常,就要呈给商王,由商王来判定,商王如果解读出了特别的卜痕,就要将解释的内容刻在上面,过一阵子如果这事儿真的发生了,那么就要将事实再补刻到卜甲上。

我给大家捋一下,先有征兆,然后有占卜,最后有验证。所以商王拥有着卜甲的最终的解释权。也就是说所有的商王都是真正的卜人,或者说真正的巫,怎么样?有没有萨满教的感觉?

卜辞并不是文字的起源阶段,但是这些甲骨里藏了一点线索。补骨有头有尾,骨尾指的是太厚而无法被钻凿的部位,卜甲有甲尾,就是龟甲的边缘,一样是因为太厚而无法被钻凿的地方。特殊的是,这些不是卜痕的地方居然有字,这些字是干嘛的?比如“丄”这个字,古文献上将这个字解释成“示”,而金文和甲骨文中,“示”通“氏”,所以看到甲骨上的“⊥”,就可以解释成为“氏”,如此一来,很多事情都通了。甲尾和骨尾出现的那些字,我们在现代的汉字中找不出来这些字,然而,可以在金文里发现类似的字形或符号,这些金文符号本来就被视为族识或族徽,其功能标识氏族,别无他意,所以后来就随着氏族的没落而消失了。这很可能藏有中国文字最重要的起源因素,因为如果我们看到金文,尤其是中商和晚商的青铜器,有铭文的比例不是那么高,但是却常有高度图象性的符号,个别还是单独刻的。所以中国前文字类文字和准文字系统的出现,来自要辨识你是什么人?你和我关系究竟是什么?

我们再按时间顺序捋一下关于文字起源的推论,中国新石器时代的发展从有农业开始,然后进行战争和掠夺,掠夺的过程中夏人率先在夯土技术上有了新的突破,因此引发了中国新石器时代后半期的筑城运动,筑城运动带来人口重组与划分,谁可以住在城里?谁必须住在城外?显然这个时候的夏朝,中国社会组织就已经是环绕者世族血缘的原则了。

大家不要觉得血缘嘛,都是亲戚,谁不认识谁了?不是这么回事儿,近亲肯定知道,那么远亲呢?没有身份证,没有户口本,甚至没有我们今天的姓氏,那我们就找出方法来标识自己吧,标识我与他人的关系,族名族徽应运而生。

而且青铜器和文字的发展一定有着密切的关系,青铜器最重要的用途,是用于和祖先沟通,谁的祖先全威高,其子孙在现实世界就比较有权利,而族徽正是记录祖先血缘代代延续关系的工具,因为商人有强烈的组织信仰,所以他们对于血缘极为重视,有最烈的动机在自己的族徽和人家的族徽上做文章,动手脚,从而慢慢从族徽发展出了文字系统。

族徽转化为文字,必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来对比一下《尚书》与《诗经》,还记得我讲的历史悬案《古文尚书》和《今文尚书》吗?发现造假就是因为《古文尚书》比《今文尚书》还好读,还容易理解。所以《古文尚书》肯定是假的。

《尚书》里有些篇章诘屈聱牙到不可思议,读起来跟天书一样,它的成书年代也一直是个悬案,根据里面记录的礼法制度等方面的推断,应为商代中后期和西周时期时的作品。再对比《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又好读又好理解,是吧?所以我们合理推论:《诗经》应该是中国文字和语言系统的一次大胆的,突破性的结合实验,换句话说,诗经的成书年代大概是在西周的早跟中期,通过周人的努力,想尽办法将已有的文字符号赋予明确的声音和音质,然后用这些字去记录流传下来的语言,或许是民间的语言,也可能是贵族的。从这个角度看,《诗经》在中国文化与历史上最重大的意义,在于它是律定中国文字声音最早的文本,也就是说,从《诗经》以后,中国文字符号才开始有了确定的声音,才和语言发生确定的关系,才和语言配对。并不是说那些字一定不能读,一定没有连带的读音,而是说那些字在《诗经》出现前,存在的目的,不在于让人能够一读就知道是什么意思,所以,《尚书》才那么难读,因为里面的文字和语言的关系比较疏远。这就是为什么从《尚书》到《诗经》,古代中国的语言会发生那么大的巨变,从语气到语法,通通不一样了。

文字,目前看起来最有可能的是在商人的手里形成的,所以中国文字没有走上表音的道路,文字是刻意被保持其神秘性的,因为这涉及到商人的统治基础,别人占卜都骨,商人就可以不用骨,少用骨,选择了其他民族无法用也不会用的龟甲来占卜,这清楚的宣誓着的商的势力涉及海边,看,我有你们都没有的东西。商人当然不会希望他写的卜辞,以及记录卜辞的这一套文字,轻易被理解,那是与巫术有关的一套秘密系统。举个例子,道士画的符那些线条图形,你念的出来吗?因为你念不出来,需要有解释的人,所以就有了一种神秘的说服力。

从这个角度去理解中国文字的起源及用途,很多事就说得通了,一直到今天,道士符咒虽然看起来像某种文字的变形,但它和语言无关,是不能念的。

商人是神权统治,神权统治就一定需要这些别人无法轻易破解的东西,那周人是什么时候对商产生威胁的呢?其中的关键之一,就在于周人不知道通过什么渠道学会了这一套文字系统。周人学会了了制造青铜器,学会了如何刻绘青铜器上的种种纹绘,不过周人后来越来越不重视纹饰了,因为他们发现其实商人更在意的是文字,所以周人学会了文字,他们将文字刻在自己的青铜器底下,展示了出来。

那是周人对商人最大的危险,看,你会的我也会了,你说靠这个可以和你强大神力的祖先沟通,你祖先的实力可以为你所用,现在我也可以靠这套神秘的系统和你祖先沟通了。

后来这一套文字系统到了周人那里,产生了重大的变化。出现在西周的早期和中期,周人有了发展自己文化的机会,同时也发展了自己的文字。

周文化让每一个字有一个支撑,语言中的音值,用文字系统和日常用语系统的结合起来,才完成了今天我们所熟悉的这套特有的中国文字符号,顺便说一下,全世界仅有的几个非表音文字都来自于中国,比如日本,韩国。

下节课内容很具备吸引力,题目《鬼气森森的商朝》。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