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彩云易散琉璃脆

2019-02-19  本文已影响5人  以杳

       

彩云易散琉璃脆

        杨绛先生在2016年的5月离开了我们,那时候我正好在读《我们仨》这本书,最近又重温了一遍,还是很动容,书里记录的都是零碎事,写出的却是一百分的深情。

        我们常说,人生如梦。正如杨绛先生在书中对自己以往年岁的描述:“这是一个‘万里长梦’。梦境历历如真,醒来还如在梦中。”

        我们初降人间,是一张单调的白纸。年轻时,我们肆意、张扬,毫不吝啬地涂下每一笔。而流转的岁月是一把刷子,它把我们留下的每一划都抹散,所以我们年老时回首,看着过往的一切都觉得那么的不真实。可总有一些深刻到无法被消逝的痕迹,这些痕迹便成了杨绛先生笔下的《我们仨》。

        “我们仨”指的是杨绛先生和丈夫钟书以及女儿钱瑗。杨绛先生和丈夫之间有爱情,两人和女儿之间有友情,他们仨之间有亲情。读这本书令我体会到最深的情感是亲情,而不是爱情、友情,因为它们已经融入其中了。杨绛先生是这样形容他们仨的:“我们这个家,很朴素;我们三个人,很单纯。我们与世无求,与人无争,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在这个家庭中,他们守望相助,互相珍惜爱重。他们一起坐在渔船上,相互拥抱,穿梭在人生的河流中,温情而动人。这样的亲情是最令人向往的。当今的亲情却多有变质。父母打着为子女好的名义一意孤行,子女借由父母的关爱不断索取,父母站在河的一端,子女站在河的另一端,只靠着薄薄的血缘作为联系,亲情在不知不觉间就随波而逝了。因而觉得杨绛先生的家庭中的亲情,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宝物。

        杨绛先生在书中记录了一家人的这么些年的喜乐与忧愁、安定与漂泊。很多事情只有在当事人眼中才能有意境。我看着书中杨绛先生写的“女儿幼时识字”、“钟书在外求学“等事时,只觉有趣,但并没有觉得是很值得被特别记住的有趣,因为我还没有过相似的人生经历,我没有办法明白这件事对于她而言的意义。也许在我看来她写的是过去人生的琐碎事,在她看来却是在铺陈自己的珍宝。我动容,是因为在她的琐碎事里,想起自己的琐碎事,我亦有自己珍惜的人事,我们有共通的情感。

        先生在人生暮年倍感珍惜那年那日,我深感只有在此时此刻开始珍惜我所拥有,以后才能觉得不那么可惜。

        “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拥有时,不挥霍,失去时,才不可惜。

        谢谢你能看到最后。

        注:图片来自网络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