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读《两般秋雨盫随笔》卷八945:姬
姬
叶石林《燕语》曰:“妇人无名,以姓为名。”如王姬、伯姬,皆姓也。后世不知,遂以姬为通称,甚至虞美人亦称虞姬。然按左氏太伯、虞仲,太王之昭也,虞独非姬姓乎?美人,虞国之后,独不得称姬乎?惟后人以为姬妾之姬,则失其初耳。
〔试注〕
1、叶石林:叶梦得(1077–1148)字少蕴,苏州长洲人。宋代词人。晚年隐居湖州弁山玲珑山石林,故号石林居士,所著诗文多以石林为名,如《石林燕语》、《石林词》、《石林诗话》等。绍兴十八年卒,年七十二。死后追赠检校少保。
在北宋末年到南宋前半期的词风变异过程中,叶梦得是起到先导和枢纽作用的重要词人。作为南渡词人中年辈较长的一位,叶梦得开拓了南宋前半期以“气”入词的词坛新路。叶词中的气主要表现在英雄气、狂气、逸气三方面。
2、《燕语》:《石林燕语》,为宋代史料笔记丛书之一种,共计十卷,记叙朝章国典、旧闻时事,朝野故事足以资考,补史缺。内容还涉及诗文、词章、奏议、考释、笔记等。在笔记类著作中,《石林燕语》是很有代表性、最重要的一种。
3、太伯、虞仲:泰伯,西周太王古公亶父的长子,姬姓。
虞仲,泰伯二弟仲雍后代,《史记》:太伯卒,无子,弟仲雍立,是为吴仲雍。仲雍卒,子季简立。季简卒,子叔达立。叔达卒,子周章立。是时周武王克殷,求太伯、仲雍之後,得周章。周章已君吴,因而封之。乃封周章弟虞仲於周之北故夏虚,是为虞仲。
4、太王之昭:周人奉后稷为始祖,始祖是不参与昭穆排列的,以下先王按左昭右穆排辈分。周朝真正建立是在武王姬发的时候,但他的父亲文王姬昌是周朝基业的奠基人,而且三分天下有其二仍服事殷商,功德至伟,所以就以他的庙为昭祧庙。武王是他的儿子,就应该居穆位,享穆祧庙,武王也有伐商大功,所以昭祧庙与穆祧庙与始祖庙三庙万世不毁。以下就依辈分左昭右穆的排,如果超过了四庙,就依次把前面的昭庙,穆庙毁掉,把神主(牌位)移进始祖庙仍按昭穆序位排列,叫做“亲尽而毁”。为新去世的王按昭穆序位立新庙,总之,七庙是三个永恒的庙和四个依次迭毁又新建的庙组成。
后稷为始祖,太王是第十二世,在右边(从始祖视角看)为穆,穆的儿子是昭,所以说“泰伯虞仲,太王之昭也”。
网图侵删5、虞姬:《史记·项羽本纪》:“有美人名虞”。虞姬有四个称呼:虞、虞美人、虞夫人和虞姑娘。项羽称虞最多,有时也叫她虞美人,其他将士称虞夫人,亚父范增有时称虞姑娘,没有人叫她虞姬。
先秦文献里女子叫什么姬的很多。这些姬总体上有三个含义:一是姬就是她的姓,这个比例最大。上古时期,姓和氏是两个概念,姓大氏小,氏是姓的分支。那时姓很少,文献中常见的也就那么几个。姬是当时的大姓,黄帝姬姓,周天子姬姓,后来许多姓氏皆从姬姓分化出来。女子称姓,这是当时的习惯。鲁晋郑卫虞虢吴燕等国皆姬姓,姬姓多,所以文献中叫什么什么姬的女子也多,如秦姬、赵姬、晋姬、孔姬、昭姬等等。这些姬都是她们娘家的姓,前面的秦赵晋孔等,或是她们娘家的国名,或是她们丈夫的国名、姓氏或号。
姬的第二个含义是古代妇女的美称。一般说来,如“吴姬越女”之类,这个姬就是美称。
姬的第三个意思是妾,如吕不韦姬,即吕不韦的妾。
对照上述三个含义,虞姬的姬可以归为第二义,即美称,类似于女士,亚父称虞姑娘比较接近虞姬的本义。
归为第一类,以姓为名,似乎也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