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采得百家成秘后,为教辛苦为考忙

2023-09-24  本文已影响0人  杏坛耕夫

从霍邱到武汉、从15号到17号,一辆商务车往返1000余华里,两天时间共听15位专家老师的学术报告和高考专题研讨课,这就是此次不远千里武汉之行学习取经的速写。不论从时间上,还是从空间上,三天的工作量远远超出在家上几节课的强度。但是,为了一份对职业的坚守,为了一份对自我成长的根植,为了一份对专家学理的虔诚,纵使千般劳累、万般辛苦,也在所不辞。参与完全程,要用一句话来概括付出与所得,痛并快乐着最恰切不过了。不过,当郑桂华老师“近看考试,远看人生”的教育箴言在耳畔回响时,一切的辛苦都变得无足轻重了。

“青于蓝.2024年高考大会”是由湖北青出于蓝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青于蓝教育研究院主办的。作为一所专注于高中教学与考试评价研究,已有三十年历史的研究机构,自创办到现在已经与全国近千所高中建立合作关系,并以一百多所全国重点高中为教学和考试研究实验基地。因为把研究扎根在厚重的教学第一线,所以这些年经过一批批青蓝人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的矢志追寻,教学研究方面结出丰硕成果。这些成果不是“养在深闺人未识”,而是散布到大江南北,惠及无数学子。正是如此,当举办此次研讨会时,才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近三十个省市的从事高中教学与研究的老师不辞辛劳地参加这次盛会。

作为参会者之一,之所以做这种“时间紧,任务重”的事情,一个方面源于“井底之蛙,只有走出去才能发现自己的渺小”之语的点省,一方面得益于“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启迪。有了这样的哲思睿语的引领,所以全程参与下来才不至于太过于身心疲惫。百闻不如一见,所有的事情,如果仅仅凭借口口相传,是很难识得真面目的。只有亲临现场,切身感受,才能对其作出客观公允的评价,就像苏轼告诫后人的——“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也印证了“一千种描绘敌不过一朵具体的花”的至理名言蕴含的道理。不过,这种评价肯定带有鲜明的个人色彩。毕竟,对一件事情的关注,因为关注点不同,取舍点就不一样;投注的价值不一样,理想与现实的贴合度就不同。

就以本人审视的视角和参与全程获得的感受而言,要评价此行的体验,只能用五味杂陈来形容。据实而言,在看到整个活动的安排流程和列出的参会专家时,我还是兴奋喜悦的。之所以有这种情感反映,源于组委会居然把顾之川和郑桂华两位大咖请出山做专题报告,这对于全国高中语文界的同仁而言,无疑是一种饕餮盛宴的奖掖。因为从现有的高中语文教学与评价的话语场看,这两位语文界的名人可谓是家喻户晓,他们直接或间接地参与语文教学和考试评价的工作,要么是指导性的意见,要么是实实在在的工作,像全国高考语文卷的命制、指导和规范高中语文教学与考试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制定等。再者,现今的高中语文教学与评价现场,凡是关联相关的指导意见或理论,都会或多或少地转引他们的经典语录作为理论支撑。正是因为投注了太多的心理期许,所以在参会过程中,对自己心目中的“神”的关注就更加细致入微。两个人的专题讲座,每个人近两个小时。很显然,这种劳动强度对于已过花甲之年的人来说,确实是一种巨大的考验。但是,两个人没有因为自己个人的健康原因而断断续续,一场讲座如行云流水般完成。这种敬业精神,对于每一个参会者来说,不能不说是一种最好的榜样示范。而回到报告的本身,王安石与司马光的“名实之争”就有了丰富的话语场。

不论是有名望的,还是没名望的,当有机会成为公众关注的公众人物时,你的言行举止都应该对公众负责,尤其像一些专业性的活动更是如此。如果把自己所谓的名气、名望、荣耀作为一种应付公众的资本,很容易从神坛跌落的。有了对语文教学与考试相关指导性文件的制定、相关精神的指导,高中语文人在教学现场具体实施相关工作时才不至于出现像无头苍蝇般的情况。但是,理论的指导,如果仅仅止于文字的层面,其价值显然是不大的。理论来源与实践,反而观之,既然占有了理论,就应该能够很好地用理论对具体的实践进行指导。可是,这一点在报告中似乎难觅踪迹,即使有,也是碎片化,散点式的,对于虔诚的参会者而言,很难从中间习得系统化、可操作的“真金白银”,由此不得不让人想起给中国革命带来巨大损失的王明。深孚众望与不负众望的天壤之别不在于其词素的构成,而在于两者意思和情感的天壤之别。

专家能够如此的神操作,有用名气、声望编织的金丝铠甲的护佑。那些还穿不起金丝铠甲者有机会在这个平台上成为聚光灯聚焦的公众之星时,应该以敬畏之心,好好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展示自我、推销自己的机会。可是,从担纲相关讲座或展示课任务的所谓“名师”看,有的人尽管言辞犀利、个性鲜明。但是,这种生活中的棱角分明在专业性展示中就不见踪影。新坛装老酒地兜售自己的陈年老酒,与走卒贩夫毫无二致。煞有介事的言之凿凿,不知内情者,自会投以仰慕的目光;而在已经听过几次一模一样报告者的眼中,就俨然变成了跳梁小丑。我们很难揣度如此神操作的心理,但是用这种不负责任的方式对待自己负责的任务,轻者言之,是严重的不负责任;重者审视,是对参会者最大的愚弄。一堂在全国各地打磨了无数次的示范课,一些陈旧的不能再陈旧的“引经据典”,依然抱着老教材的佛脚不放的执着……试问,这样的所谓的成功经验对于当下有多少实实在在的指导意义与价值。

诚然,对于任何一件事情的评价,不可能用非黑即白的二分法进行。能够有机会亲自到现场感受那种气氛、一睹心中偶像的风采,并从他们的滔滔宏论中实现“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的目标,也是一种快乐与收获。当然,不辞辛苦地到江城学习,除了从现场获取知识、增长见识,更多的收获应该在会场之外。一座英雄的城市,自然有其厚重的人文底蕴。这种气韵不是浮于表面,而是渗透到一山一石、一花一草、亭台轩榭之中。只有置身其中,用眼、用耳、用心、用情去体验,才能感受到真味。青山公园、辛亥革命纪念馆、天下江山第一楼黄鹤楼、“浊浪排空,惊涛拍岸”浩浩汤汤的滚滚长江……当走进它们的世界,把自己完全沉浸在其中时,心旌摇荡之感自会潜滋暗长。除此之外,沿途一程山水一程画的风景浏览,也会带来视听之愉,尤其在幽暗而狭长的隧道穿行时,不知不觉会产生一种无以名状的情感激荡。

奔赴外地学习是辛苦的,也是快乐的。身体的劳累与精神的收获相比,跳出井底,欣赏到更多风景也算得上是一种快意人生吧!作为一个行者,只有“慢慢走,欣赏啊”,才能真正领悟到刘彦和所言的“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的真谛。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