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观往往正确,乐观往往成功
很多人肯定都听过一个关于心态的小故事:
“同样是半杯水,有的人看到的是:唉,只剩半杯水了;有的人看到的则是:哇,还有半杯水。”
以前看这个小故事时,觉得是在向我们传递:人活着要有乐观的心态,知足常乐。
“悲观往往正确,乐观往往成功。”
这是最近对自己特别有启发的一句话,它没有把悲观一切两半,没有分好坏,没有分对错。
我更喜欢这样不讨论对错的观点,因为这才更加接近世界的真相。
忘了哪位哲人说过:
“存在即是合理的”
我很认同,没有对错的评判,因为存在,它就是合理的,或者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解释就是,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生,都有其内在的逻辑,或者叫“逻辑自洽”。
比如杀人犯,他为什么要杀人,可能是因为恨,可能是因为穷,可能是其他,但不管是什么原因,那个原因一定是存在的,而这个存在,对于这个杀人犯而言,就是合理的。警察断案经常要去挖掘犯罪者的作案动机,就是要去挖掘犯罪背后的合理性。
“你的问题,可能是别人的解决方案。”
这是奇葩说辩手黄执中说过的一句话,同样给到很多启发,我们不能从自己的角度去评判别人行为的好坏,比如抽烟这件事情,你觉得抽烟有害健康,抽烟不好,抽烟的人是有问题的,但是如果你换个思维想想:他们为什么要抽烟?或许抽烟就是他们面对一些问题的解决方案:比如商务社交时,需要通过发烟拉近关系,比如他们烦恼时,抽烟可以缓解他们的焦虑。所以,当你要劝人戒烟时,重点是要先弄清楚,他们为什么抽烟,然后对症下药。
好像有点跑偏了,回归正题,说说“悲观往往正确,乐观往往成功”这句话给了我什么启发?
首先,我理解的“往往”这两个字,其实讲的是一个概率思维,它表达的是悲观者在更大概率上是正确的,而乐观者在更大概率上是有可能成功的。如果这句话是“悲观者正确,乐观者成功”那这句话就会有点变味了。所以,正确和成功都不是绝对的。
对“悲观往往正确”我是这么理解的,解决很多问题,往往都是遇到很多阻碍,这些阻碍一些是可以跨越的,一些是客观存在,但是无法跨越的,而那些无法跨越的客观问题,这是我所理解的概率。这种情况下,可能是你尽了110%的努力也解决不了的,但是如果尽200%的努力,就有可能被解决。
如果我们评估这200%的努力不值得投入,那最终我们所作的那个“放弃”的决定就是正确的。
对“乐观往往成功”的理解刚好反过来,如果针对那个需要尽200%的努力你愿意投入,那么你最终就可能获得成功,也就是有更高概率可能成功。
在我最近观察到的一件事情就是这样。朋友在一家创业型公司,已经做了一年多,他看到了公司存在的各类问题,包括产品,管理,架构,执行等等很多问题,他悲观的觉得,这家公司无论再怎么努力或调整,都很难破局,或者说如果要破局,需要的时间可能很长,理性告诉朋友,他应该离职,另谋高就。
但是在他有了这样的想法后,公司的部门同事,人事总监,高层领导都来找他谈话,目的都是为了留住他,并且与他沟通了很多公司可以走向成功的论点论据。这时候,他有点动摇了,他觉得,乐观地去看待公司,它也是有成功的可能性的。
朋友最终的决定如何,我不得而知,但是在我跟他分享这句话时,他说他深有感触。而且他还说跟找他谈话的几位同事也都分享了这句话。
听完朋友的故事,我突然意识到,“悲观往往正确,乐观往往成功”还可以换个说法:
“悲观往往理性,乐观往往感性。”
是不是有点道理,哈哈。
我们常说:
“方向不对,努力白费”
是对“悲观往往正确”的一个诠释。
林语堂讲过:
“明智的放弃,胜过盲目的执着”。
也是对“悲观往往正确”的诠释。
我自认为是个“悲观主义者”,很多问题,我都能一下子预想到很多可能会面对的问题,评估要付出的努力,我可能是正确的,但同时也可能会失去一些机会。
当然我也不缺乐观,因为遇见问题,我有“解决问题”的导向思维,而不是遇见问题就退缩,虽然预见很多问题,但也会在脑海中勾画解决问题后的画面和成就感。
我底子里更多的悲观可能源于自己效率思维,就像我很喜欢的一句话:
“做正确的事情,比把事情做正确更重要。”
所以,如果你是我的那个朋友,你会怎么做选择?是会悲观的对待选择离开,还是会乐观的看待选择留下?观点无关对错与好坏,一起来聊聊吧。
最后,如果这篇文章对你有启发,你是怎么理解“悲观往往正确,乐观往往成功”这句话的?欢迎在留言区互动。感谢你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