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翦商》:文明变革之源(十)
2023-05-12 本文已影响0人
老书虫
在《翦商》尾声处,李硕提到了孔子。万世师表的孔圣先师乃是殷商遗民所建宋国的传人。据李揣测,孔子似乎在当时典籍中找到了昔日殷商残忍文化的痕迹。同时也发现了周公旦所作的各样掩盖行为。
作为学者和大教育家,祖先的残忍文化对孔子而言,是一种耻辱符号。周公旦为其祖先掩盖起来,后人不用面对如此难堪,孔子必然心存感激。
同时,样为了让这个秘密永远埋葬下去,孔子也该有所作为。或许孔子对鬼神敬而远之,是源于此处吧。又或许后世少见夏商史籍也有联系。
《翦商》所呈现的内容都是李硕建立于当代对夏商遗迹考古成果之上的推测。如果必须承认他的猜测为事实,似乎也是太过主观。实质证据实在太少。
不过,有一件事需要思考。我们引以为傲的中华文明所出现的的世俗化意味远早于同时期其他文明圈。
李硕认为,周公旦埋葬殷商残忍的人祭文化是可以与西方文艺复兴时产生的宗教改革媲美。而且,中华文明的宗教改革又早了西方数千年。因此中华文明显得更加世俗和人道。
想解析《翦商》这本书,并不是单纯地因为《翦商》是本畅销书,更是因为李硕在书中的大胆猜测。抛开立场而言,他所有关于夏商时代的理论是逻辑清晰的。
记得一位朋友对我说过,你可以不认同他人的观点,但一定要去捍卫他人说话的权力。李硕观点离经叛道之处实在是多,但没人能否认,李硕确实带来了许多关于中华文明上古演变的思考。不管你如何评价这本书,首先还是读一读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