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里土炕

2020-03-18  本文已影响0人  风中云_f678

梦里土 炕

小时候,农村家家都有土炕,炕与灶台相连,灶里添上柴禾,烟气和热量便通过“炕洞”,把持续的热量传递给了炕,废气和余热便顺着烟囱排出。每家每户都有炕,家家房顶都有烟囱,每当做饭的时候,成百上千的烟囱里冒出的烟便成了农村一道道最美的风景。

      炕,一般是用土坯、泥和砖搭成的,小气候农村孩子多,大人和孩子睡在一床炕上,所以大多是“通炕”,时尚一点儿的做成“半炕”,为了是上下炕方便,也为了时尚和简洁。

        炕,是农村最主要的休息地方。尤其是冬季,小时候电视节目少,7、8点钟就爬进被窝,爸爸妈妈提前烧好了一大锅水,不为了别的,就是为了“烧炕”,所以炕是滚热儿的。妈妈一般把我放在“炕头”(姥姥来了让姥姥在炕头儿),热儿乎,那是家里最高待遇。于是,听着妈妈讲着打鬼子的故事,在和哥哥捅捅咕咕中不知不觉地步入梦乡……第二天早上,好像炕有一种魔力,怎么也起不来,伴随着爸爸妈妈吆喝、催促声,不情愿地离开被窝,脸上带着席印儿向学校跑去……

      炕,都有自己的附属装饰品——炕席。当然,最主要的是实用功能。记得小时候大多都是“芦席”,用芦苇杆劈开编织而成,有正背面。往往本村或邻村有这样的“能工巧匠”,每每村里大集的时候有的卖,这种“芦席”冬暖夏凉,深受百姓喜爱。

      芦席,有个好伙伴——“扫炕笤帚”。孩子吃剩下的果皮、瓜子皮呀什么的都得靠它去打扫,因为炕席有缝隙,所以打扫不净。加上芦席也比较“擱肉”,于是,新产品——革席应运而生。

      革席,人造革做成,有纯色的,也有彩色的,有的还有各式各样的图案,在那个70~80年代以黑白灰为主色的时代里,彩色革席成了新时尚。每每过年要割一炕的革席,那高兴劲就甭提了。革席还有另外一个好处,不渗水、易擦洗。有小孩的更是喜欢,最起码童子尿不会渗到炕里,收拾起来快捷、干净。

      革席虽好,但也有弊病,就是不透气。冬天还好,夏天粘肉,很不舒服。再有,人造革看着好看,但不禁用,用几年就会酥碎,再换一炕是很昂贵的。所以,芦席又在复古中存在。

      百姓的智慧总是超凡脱俗的。终于发明一种能够完全替代芦席的床上用品——“炕被”应运而生。炕被是用棉花和粗布做成的,柔软、透气、保暖。然而,做“炕被”可是个大活,得把小脚姥姥接来,坐在家里十天八天方可完活。续棉花、打底、浆布、针线,一针针、一线线,这边针头刚出,那边“顶针”用劲,不时还把针头放在头上蹭蹭,针线是那么得整齐和平整,针距不大不小,煞是好看。当大功告成的时候,姥姥一边轻轻地抚摸着亲手做的炕被,一边露出只剩一颗牙的牙床,高兴地笑着乐着,那是她一生的作品……哥哥要结婚了,年轻人时尚、干净,需要住床。于是,将“对面屋”的土炕拆除,替代的是一张大木床,图的是干净、好看。于是,家里的老炕变消失在我的视野中……

        我结婚了,搬进了城里,住进了楼房。楼房里当然得住床,因为没地方按灶台。所以,也住起了床,也叫顺应时代发展吧。

      可,在我心底。那暖暖的土炕是任何高贵的床都无可比拟的。因为,土炕上,有姥姥、爸爸妈妈的温度、家的故事和我儿时满满的回忆……

      就在那个晚上,伴着土炕、灶台、炊烟,我又回到了那个梦里故乡……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