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什么都很累,干什么都不容易。

2018-11-14  本文已影响33人  c2c08ddefb83
干什么都很累.gif

有教无类,人人都可以学习,不是人人都能成功,也不是人人都会模式——你知道这件事情,也能想象得出怎么来做,但是只要接触到具体操作,想象就崩溃了,到后面寸步难行。 ( 4584个字 慢慢看吧 )


先说本书《上脑与下脑》

故事

1.打通媒体传播渠道推广公司产品:打广告,广告是我们都讨厌的东西,但是广告是我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来源。广告的本质不是要你去产生消费行为,而是作用于你的认识,丰富你的类比思维。很多广告我们讨厌,是因为这些广告没有重点、没有表达、很暴力的存在,你不知道它有什么用。

2.与有影响力的著名主持人合作,推节目:名人的光环效应会导致它的受众就像勒庞说的那样:受到某些东西的刺激和影响,一群人自觉的个性消失,大家的感情与思想朝着同一个方向发展,形成一种集体心理,总是游走于无意识的边缘,很容易受暗示的影响,它像那些对理智没有反应的人那样,缺乏批判精神,只能轻信,对他们来说,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3.建立打假和监督栏目组,深度宣传公信力:骗鬼呢这是,但是相当一部分人就是相信现在还有公信力,姑且不谈一些公司塑造公信力的动机,就是把公信力拿出来显摆一下也是有利于团结群众的,毕竟这是很稀罕的东西。

4.建立完善引资渠道,让利给合作伙伴:怎么引资?当然是编故事,这个故事的动听之处在于:市场有很多钱,我们可以一起想办法来把这钱变成自己的。故事的蓝本就是项目本身,它包含怎么利润分成、市场发展分析、国家政策、群众心理等诸多维度。我见过这个老总的计划书,多达几十页,还是纯手写的,多少个不眠之夜的结果啊。有了对整个市场的了解筹谋,加上计划书和盈利计划,资金没有出路的朋友就自然进来了,资金闲置对投机者和投资者都是一种风险。

5.与各合作单位建立客户反馈资金池,最高返利是1套100平的房子:有了合作伙伴,盈利计划已经清晰,那么最重要的就是客户了,你要别人掏钱买你的服务和产品,凭什么?群众可不相信你的口说无凭,再说装修是一次性消费,一个人的一生可能就那么一两次,没有经验可借鉴。这个时候就必须用到信任体系和数据量了。完美的做法就是联合合作伙伴,共同打造一个返利资金池,事实上他们就是这么干的,真的反馈给客户很多有价值的商品,像什么电视机之类的,年度内必定产生一个百万以上的大奖。我得知这个事情之后,一次闲聊说我买了个电视机,这家老总说,你买这干什么,我这多的是。让别人得到实际的好处通常会引发群众的传播心理,好东西大家都是会分享一下的,这就是口碑裂变,它就建立在一种大家得了好处应该卖个乖的人性基础上。如果你想一个人要是奖励了上百万,你说他会发一年的朋友圈吗?

6.数据造假:不得不说,为了制造更大的信任和说服力,我们得用一些假的、夸大的数据来说明问题。这是因为,社会发展的趋势导致我们越来越相信大的东西,大而不到是人的共同期待,看篇文章你都觉得有图才有真相才好看,就更不要说其他方面了,这都是现在的人都在下意识的追求醒目的东西,需要刺激。次贷危机就推动了“大而不到”的概念,也就是说,人会倾向选择体量大的东西,比如公司。当时在做反馈资金池的反馈受益环节上,就有大量造假的成分,原来只有1000人受益,我们改成了几千人受益,而且很多具体到具体的人上了,也就是说,为了造假,我们动员了很多很多人。对于不明就里的人来说,他们能分辨什么真假?虽然数据是假的,但公司反馈的真金白银是真的,不过这也建立在你作为客户的基础上,因此,无论怎么反馈,公司是不会亏的,只不过展现出来的东西就是假的而已,很多相信假的。

6.平台运作:这个其实才是公司未来的核心计划,原来对于平台化的计划只是一个计划,我后来把它完善了,不同于现在的任何装饰平台玩法,当时的平台设计就是为了消灭全中国的这些平台,看上去挺自大的,只不过,这种赢面在我们看来很大很大。后来因个人原因,我脱离了这家公司,这个平台的模式玩法就不说了,主要是现在他们还没开始做。

理解模式就像我们理解大脑,它的组织极为严密,分工协调,每一个区域都有对应的功能,但是只有当所有的脑组织共同工作,才能促使人来对外界做出反应,人的每一个动作会按照我们的意识而不会出错,正是因为脑功能在联动协调。通常我们说一个事情的模式和玩法,其实是在说的一种组织状态,一种各种资源亟待组合与相互的过程。

借鉴一篇文章转述的数据:伦敦咨询公司 UHY 国际的一份报告称,中国每年初创公司数量是全世界第一,远远排在英国和美国的前列。同时,根据腾讯开放平台的数据表明,近几年全国平均每天都有1.2 万家新公司注册,年增长达33.74%。但是,初创公司能够活过3年的,只有不到3%,能够活过6年还不到0.5%。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有4000万家,占企业总数的99%,相当于33个左右的中国人里面就有一个是生意人,并且每天都有上万的人想做老板,这些想做老板的人有99.5%在6年之类是必定会失败的。你觉得原因是什么?

我觉得很多人不知道公司怎么玩,就是说大多数的失败者,没有模式的概念,就像先前跟我做偏门的兄弟,很多技术都不错,只是从家庭到学校到企业,教育就是以打造合格的螺丝钉这种模式在进行的;就像我上面说的那位老总,人家也才专科水平,但一直以来都在研究商业现象和国家政策,接触的人,经历的事情,都是围绕着怎么玩公司,玩模式。

我并不是用商业来狭隘的定义成功,才来讨论模式的作用,事实上,模式就是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论,无论干什么都不离开,谁发现谁成功,无论是做厨子炒菜还是做公司赚钱,不外如是。就像现在大火的区块链,这币那币的,比特币玩法的成功催生了很多其他币种,这本身就是对比特币模式的复制,但是你前提要懂比特币的玩法、生产、运作啊,这就是为什么别人可以根据一个模式进行复制并成功的原因,不是说我知道比特币是什么,也会玩就行的,所有看不见的规则和技巧才是成功的关键,而这些关键学校不会教你,书本也不会,唯一可能教你的是社会上的教别人创业的机构,然后就是所谓成功学,然而它们本身就想赚你的钱。

比如媒体经常报道的未成年人创业,看上去多么励志啊,小小年纪就成为企业的CEO,招商引资,风投在手,要人有人要钱有钱要想法有想法,但为什么基本在商场上阵亡了呢?类似的例子有喻言、余佳文、马佳佳,这些凭借激情和想法获得风投的人都有一个共性问题:不知道公司怎么玩。他们中有的公司被曝出不仅没有年度报告、经营情况也是空白、甚至数据造假、没有APP也没有有内容的网站、业务无法开展等诸多问题,而这些问题其实就是公司运作模式的基础和方法。

网上有很多林林总总的成功学,方法论,其实没有探讨本质的地方,就是这个模式的玩法,玩转一件事情,可能不像我们想象中那么光伟正,有许多隐性的问题还在冰山之下,一些不便于拿到桌面上来说的东西,往往指向问题核心所在。比如原来在某公司数据造假,这个假必须造,而且还要造得像真的一样,瞒天过海,这个事情就无法明面上跟大家交流,但是很显然,有了可信的假数据,说服力就会提升。这就是我后来,觉得商业面临道德选择的原因,迫使我们无法成功的不仅仅是模式和玩法,还有道德良知。

老文章:
爷爷到死只有一份工作,你爸有五份,可能你会更多
16年之后,你与城市的关系我想说点什么
食物链与社会学
鸟托邦,我的失败与伟大(未传完的已完结小说)
这几本书是帮你装逼的,我提前给你准备好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