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7累积法学国学经典中国传统文化若濡学国学

有无相生,色即是空--若濡学《老子》系列之三

2018-02-21  本文已影响91人  韦松涛若濡
有无相生,色即是空--若濡学《老子》系列之三
我是韦松涛,字若濡,英文名Kelly。2018年2月4号,Kelly第二期线上悦读会开营,我带着70多位小伙伴一起按照137累积法学习《老子》(具体见链接:137累积法学老子)。每周写一篇感悟,是我给自己定下的目标之一,这一篇是系列之三,第二周的感悟。

第二周结束后,若濡已经把《老子》第1~20章读满50遍了,熟读成诵,那些优美简约的句子,已经深深刻进了我的心里,经常时不时在我的脑海里回荡,让我不经意就想到。第二周想跟大家分享的主题是“有无相生,色即是空。”

“有无相生”出自《老子》第二章,原文:“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我读这一句,头脑里第一反应就是“辩证唯物主义”。

先入为主,以前读中学时学马克思主义政治,老师有讲到过这个,所以一直以为这是西方的东西。读了《老子》才发现原来两千五百多年前我们的老祖宗已经有这样的思想了。(然后问题来了:“为什么这么好的思想没有出现在我们的语文课本呢?”)

有与无,是《老子〉中特别重要的概念。“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按照西方宇宙大爆炸理论,宇宙起源于一个奇点,在大爆炸之前,宇宙一片虚无;大爆炸以后,无中生有,有了各种物理化学规律,有了世界万物。东方西方的智者,对于世界的认知竟惊人的相似。

有与无,“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有的时候我们之所以觉得玄妙,是因为我们还没有悟道。“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利用有无,即为大用。

有是那叨叨话语,无是那安静沉默;

有是那笔下生辉,无是那画的留白;

有是那动听乐符,无是那暂停一拍;

若有若无,时有时无,因无而有,因有而无。

让我想起《心经》里的那一句“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有即色,空为无,道佛同源,大道相通~

《老子》第11-20章中的金句(每日一句,积沙成塔):
  1. 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2.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3. 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
  4.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为道纪
  5. 致虚极,守静笃
  6.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7. 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