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死而生 人间值得
兰是高中老师,她讲过一个故事:一个男生违纪很多,找来谈话才知道,他来自单亲家庭,进入青春期后做出许多叛逆之事。他撸起袖子,手臂上一道道的疤痕触目惊心,都是刀割的结果。后来有一次,因为违纪被记,他情绪激动得一下爬上栏杆,吓得大家赶紧把他拉下来。
现在自残、自杀这样的话题已经不是什么新鲜话题了。打开网页,自杀新闻比比皆是,触目惊心。人们不禁要问,他们到底怎么了?人人皆知生命宝贵,却还有那么多人对待生命轻描淡写,放弃起来就像扔掉一个矿泉水瓶。
可是有一个人,作为集中营的囚徒,除了他和妹妹,父母、兄弟、妻子全都死于毒气室中;他辗转多所集中营,每天经受着饥饿、寒冷和拷打的折磨,时时面临死亡的威胁。如此条件,他仍顽强地活了下来,还深思痛苦与内在自我成长的关联,引导世人追寻生命的意义,成为很多人精神成长的导师。
这个人就是维克多·E·弗兰克尔,心理学家、医学博士,维也纳医科大学神经与精神病学教授,他超越了炼狱般的痛苦,对生命充满了极大的热情,他在《生命的探问》里对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有深入的思考,分析了人们自杀的原因,替人们找到绝处再生的意义。
人们产生自杀意愿的原因,本质上是不同的:
第一: 无法承受身体的痛苦。这类人大抵承受着身体层面无法承受的痛苦,而导致精神状态的变化并试图自杀,他们的自杀几乎是迫不得已的。
第二:报复以让他人痛苦。有的人自杀是想报复别人,他们希望用自己的死让别人充满负罪感,受到折磨。大连82岁李奶奶在孙子大婚当日跳楼身亡就属于这个原因。
第三:对生活的厌倦。厌倦了生活,因为看不到坚持的意义,看不到克服疲劳的价值。或者更因为他们看不到生命的意义,因而厌世。
第四;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人活于世,定然对生活有所求,如有人求幸福和快乐。到某个时候,这类人就会计算生活还欠他什么,他还能从生活中得到什么。可是人不可能只为了享乐而生活,通常人不满意会比快乐的感觉多,这种落差太大也容易造成自杀。
身体痛苦和报复他人不是今天的话题,今天针对的主要是生命意义的探讨,不管是对生活厌倦,还是期待高于现实,都需要去确认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找到生活下去的动力,那么该怎样去寻找生命的意义呢?作者认为,可以从下面这些地方着手:
一:聚焦当下,付诸行动。
说到价值和意义,总让人觉得大而空,却不知这个问题要建筑在当下,具体到此时此地,因为当下就是一切。
就如一个被判无期徒刑遭流放的囚犯,你问他未来有何意义,他肯定摇头。可是一艘船在海上发生火灾,他被组织去救援,因救出了十人而被赦免。你看,谁知道未来有什么?既然难以回答,那就用当下具体的行动来代替吧!
每个人都是不可替代的,生命赋予你的任务只属于你,只有你去完成,那就专注于自己当下的工作,将自己工作半径内的圈子都填充满,完成生命需要你完成的任务,就是意义。
二:爱与奉献,体现价值
当然不是只有积极的行动才能赋予生命以意义,做一个热爱生命的人,在爱与奉献中,生命存在的必要性也能得到满足。
当你靠近一朵花,细嗅芬芳;当你登临绝顶,心旷神怡,你是否感受到了自然的美好?
当你细品名画,沉浸阅读,聆听音乐,你是否感受到了艺术带来的愉悦?
当你遇到一个特定的人,被他(她)的独特性和个性吸引,爱与被爱显得如此浪漫,你是否觉得人间值得?
爱与奉献,让我们跟跟这个世界联系在一起,就是意义!
三:苦难,忍受或超越,都是胜利
用行动,用爱与奉献固然能彰显生命的意义,可是它们最终要通过苦难来诠释生命意义。因为苦难会让人受到限制,也影响行动和爱的能力,如何应对苦难,才能体现你的独特价值。
苦难是命运的一部分,它受命运之托,以某种方式来塑造我们。通过应对苦难,人们经历不幸而达到内心成长,提升能力。德国浪漫主义诗人和哲学家霍尔德林说: 如果我遭遇不幸,我将站得更高。可见,命运就如一名雕刻师,凿向石头的每一斧都是为了石头的蜕变。
你可曾见过躺在病床上忍受病痛折磨的人朝你露出虚弱的笑容,那一刻,除了同情,你是不是还有敬佩,生命在强大的痛苦面前,虽不能战胜,但是可以忍耐,可以保留最后的尊严!承受命运的痛苦是一种成就,而最高的成就是忍耐。这是命运的另一道难题,强大了自己,即便淹没,苦难也有意义。
生命是有限的,人们的每一天都在拉近与死神的距离,因此向死而生,才更显得生命的珍贵,人的勇敢,才能凸显人的价值与尊严。大写的“人”字,是我们对生命的最好答卷。
那些自杀的人啊,以为抛弃了生命,就找到了无法解决的问题的解决方法,却不知道辜负了命运的安排,蔑视了生活的规则。命运没说让你一直赢,只想让你不要放弃。所以每走到一个拐点,或许就可问问自己:命运在暗示我什么?生命在期待我什么? 调整调整,然后继续往前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