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虚构类|书评读书

惊叹!成年人世界里的读书真相:从来都不是靠量取胜

2021-11-14  本文已影响0人  小殊

一年一度的“双十一”狂欢节又过去了,不知道各位有没有挺住,很多爱读书的朋友也会在这个时候囤书,但是你有没有发现关于读书,在成年人的圈子里越来越趋向于量大则优了。比如你去b站往往能很轻易地搜到很多学习类up主都在教怎么在电商节囤更多的书,或者教你一年读几百本书的方法,好像在我们的潜意识里好像是读书越多越好。真的是这样吗?

想要讨论这个问题,就要搞清楚什么样的读书才算是好,这里指像我们一样的成年人。

成年人读书,这本身就是一件很难得的事。

因为读书需要一定的空闲时间和专注精力,而成年人最缺的就是这两样东西。咱们不妨来对比一下同样需要读书的学生和成年人在读书上的不同,看图:

从这张图表中,我们可以很容易地看出成年人在读书上拥有巨大的先天劣势,这也就是你我在读书的时候觉得难的主要原因。

既然成年人读书这么难,那么我们应该在读书上追求什么呢?是越多越好吗?

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明白一点,那就是我们读书是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或者目的,是单纯地娱乐自我,是获得知识拓展认知边界,还是收集信息留着备用?

我最近看的《阅读变现:将知识化为核心竞争力》里面,作者山口周就提出商务人士读书是“从各种书籍中获取的知识贮藏起来,并依据不同的需求,将这些知识进行组合,从而生产出知识性的成果。”而商务人士不正是身在职场的大多数的我们吗,他认为比起读过多少本书,成年人阅读的关键在于“读后”怎样将书中的知识活用在工作中。

作者山口周就是他自己观点的成功实践者,他在大学和研究生时期学的是美术史,几乎没有接受过任何有关经营学的正式教育。

就是这样,他却在20多岁时进入广告公司工作,制作针对顾客的销售策略;在30岁时又为各大企业策划并制定经营战略;至今,他还帮助日本的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大企业进行组织开发工作。一个非商务专业的人,却能在“咨询顾问”这行中工作十年以上,而他之所以能做到这些,正是依靠他不断地读书自学,把书中知识活用到工作中的结果。 

他在《阅读变现》一书中,根据亲身经历和经验,为成年人读书总结出人人适用的两大阅读方向和其对应的阅读方法,帮助成年掌握所有领域的阅读技巧,突破阅读壁垒,无边界接收信息,高效抓取书中关键信息,灵活组合,从而创造独一无二的知识成果。

山口周在书中特别强调成年人只需阅读两类书籍,即商务类和通识类

商务类是基础,为身在职场的成年补充充沛的体力;通识类是拓展,为成年人塑造丰富多彩的个性。两类书籍聚集 一起时,就会产生“拥有某一个人特性的知识成果”,而两类书籍又拥有着十分鲜明且不同的特点,不同的特点决定不同的阅读方法

首先商务类书籍的最大特点就是“狭窄而深奥”

其中狭窄是指商务类书籍的传统书目和经典著作并不多,就那么几本,别看现在市面上商务类书籍好像各类繁多,密密麻麻的一大片,其实里面说来说去仍旧是传统书目的核心内容,加上些后来人的理解和新的案例而已。比如斋藤嘉写的《工作的原理·解决问题》,虽然这本书的书名里没有麦肯锡,但它却是最接近麦肯锡公司内部培训的一本书了,在它出版后,便有了很多打着“麦肯锡”旗号的书籍出版。

虽然说传统的、经典的商务类书籍没多少,但它却有些深奥,需要你深入思考,甚至需要你有一定的亲身经历才能读懂、读透,因为商务类书籍所讲的内容都是直接对商务行为的指点、启发和联系,而有时候你没有更深的接触和感触的话,就不能真正地理解。它有点像你刚入行时,前辈对你讲“先记住,照着做,别问”入行教条一样,就算他肯耐心地扳着手指头讲给你,你也不见得能真的领悟其中最深刻的东西,而那些是需要时间经历的,商务类正是如此的存在。

也是由于它有着这样的特点,决定了它要用不同的方法去读,那要怎么阅读商务类书籍呢?

①不做摘抄和读书笔记,而是用实践

摘抄和读书笔记多是为了“怕自己忘记”这样的理由而做的,而从商务类书籍中得到的知识和感触都是能直接派上用场的,所以直接去实践就好了,实践的次数多了,你自然也就记住,而且还会逐渐加深你对它的理解。想想你工作中的那些经常用的知识,你有刻意去记过吗?拿我自己来说,在工作中,给电脑重装系统就是我最常做的事情,它的相关知识我从最初学习时都没有去专门记忆过,而根据知识去亲手操作,一次两次,一年两年,到现在十几年,哪怕中间有两三年远离这个行业,等我再回归时,它的操作和知识仍旧历历在目,信手拈来。

②遇到不懂的地方,直接跳到后面10页再读

商务类书籍最忌遇到不懂的内容,死磕到底,不搞明白不罢休,其实你现在读不懂它,只能说明你现在与它的缘分还未到,不妨先略过去,等缘分到了再回过来读它即可。我之前做阅读的主题阅读时,遇到过一本《高效能阅读》,刚开始拿到手里时,翻了几页,就怎么也读不下去,甚至还觉得头晕身体不适,干脆把它扔一边不理,等整个主题要结束时,我又重新拿起它,神奇的一幕出现了,我居然一口气把它读完了,完全不觉得困难。

③用1成的阅读量获得9成的效果

山口周在书中也十分提倡这个著名的“二八法则”,主张一本书我们只需阅读它最为关键,最为核心的20%,而不用从头读尾。我们应该时刻谨记商务类最重要地是直接去实践,因此快速找到书中核心内容尤为关键。

接着再来说通识类书籍,它的特点正好相反是“宽泛浅显”

宽泛是指它分类太过多样化,比如物理这个我们上学时就学过的通识科学,它就又分为牛顿力学、电磁学、热力学、量子力学、粒子物理学、天体物理学等等,以及爱因斯坦提出的狭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也者是物理分类,有些人致其一生也只在研究其中某一个小分类,换句话说,由于通识类书籍分类太多了,没有人能阅读完所有。

此外,通识类的知识并不能对你当下的工作、商务行为有所指点与启发,它可能会在以后的时间里,以某种形式给予影响。因此它的阅读方法就与商务类书籍很不想同:

①打造“即使忘了也没关系的机制”

我们的记忆是十分有限的,很容易忘记,通识类书籍分类多、知识内容更多,想要一直记住是不可能的,为此我们有必要打造一套机制,哪怕是忘了也有处可查的机制。摘抄书中重要的部分,保证必要情况下能随时检索到,一机会就重温,最简单的做法就是随时把书籍放到手边。

②用抽象化把知识和工作相联系

“所谓抽象化,就是舍弃细枝末节,提炼精华,总结出一个‘简单来说就是xx’的结论。”例如生物·生态学说一窝蚂蚁中必须有一部分不干活的“懒蚂蚁:,否则蚁巢在遇到紧急情况时很容易束手无策,全军覆没。这则通识知识对我们商务行为并没有任何意义上的指点和启发,但把它抽象化过后就不一样了,”如果高度优化了平常业务量的处理能力,那么当大环境产生变化时,就有可能无暇应对,并进一步导致组织的灭亡?“这是不是就和我们的商务行为有关联了,妥妥的一个组织应变能力的考验了,但还有一点要记着,抽象化过的内容仍是一种假设,是假设就有可能是错误的,因此在对通识类知识抽象化后,还要记得把它拿到我们现实的生活、工作中去校验一下。

③三遍阅读法

第一遍,在书中关键内容处画线,并标明”关注方向“;

第二遍,重温画线内容,甄选5个部分,放入信息库;

第三遍,设定信息库主题,用可检索笔记软件(如印象笔记),建立阅读数据库。

山口周在《阅读变现》中强调身为商务人士的成年人只需阅读商务类和通识类两种书籍即可,而且他结合十多年的商务经历,贴心地为我们罗列一份包含71本商务类和通识类经典书籍的书单,他称为”商务书籍曼陀罗“,还根据年龄不同有针对地提出阅读建议,例如20-30岁时,阅读曼陀罗中心部分的书籍;30-40岁,则在阅读了曼陀罗中心部分的基础上再外围扩展一层,即曼陀罗的第二层;等到40-50岁,则在前面的第二层基础上,只读应用于自身专业领域的部分。

众所周知,上学时,我们听从老师和学校的安排,读哪些书,学哪些知识,会有哪些效果都有一定的规划,但这些又是比较有限且不自由的,而当我们成年后,想要获得更多知识,想要更自由去学习知识时,却发现自己自由支配的时间和精力又少得可怜,而面临的书籍却既多又复杂,导致想要通过阅读提升自己的我们无所适从,一时间限于盲目去读,往往会感觉力不从心,又毫无效果可言,《阅读变现》则为我们指明了清晰可见的阅读方向,甚至对应的阅读方法也都教给我们,这不正是我们的阅读困境”对症下药“吗?

正如山口周所比喻的那样,成年人阅读就像一个厨师,手里拥有多种多样的食材,不能什么食材多就用哪个,更不是哪个食材好吃就用哪个,而是要根据客人的需求去组合不同的食材,料理出真正美味的菜品。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