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艺术的眼光

千里江山图(一)

2023-10-03  本文已影响0人  离离风翼

2017年,《千里江山图》在北京故宫博物院曾经展出过一次,世界各地的人蜂拥而至。由于参观的人过多,便有了“排队六小时,看画五分钟”的名场面。

《千里江山图》为什么这么有名气呢?除了画作本身的技巧、内涵,还有就是与之相关的故事了。

这幅画被认为是北宋时期,18岁的王希孟所画,之后这位天才少年便消失在了时间的长河里。

不久后,“靖康之变”北宋亡,代表着宋徽宗美好幻境的《千里江山图》也跟着颠沛流离,在人们的视线里时隐时现,踪迹神秘。

实际上,和许多传世名画一样,这幅画是不是北宋的画作,它的作者究竟是谁,有没有王希孟这个人等等问题,学术界一直都是有很多争议的。

作为普通看画者,我们还是权且相信那些故事,把精力用在感受古画的美上面吧。

千里江山图

《千里江山图》是迄今为止最长的一幅宋画,纵51.5cm;横1191.5cm。

2017年公开展出时,故宫还为它专门定做了一个长达12米的玻璃展柜。

想一想,如此长卷展现在面前,那种恢宏的气势,千里江山尽收眼底的气魄,第一眼就能被震撼到。

当然,古人不是这么看长卷的,他们是从右向左,一手卷一手放,慢慢“手游”。

我们先看看画家是怎么安排构图的。

画家以水和桥作为舒缓的连接,一组组的群山如高低起伏的音节。

右边起始,略显低矮的群山步入眼帘,接着两组略高的群山用长桥相连,相继走来。

稍事停歇舒缓之后,迎来了全画的最高潮:一座高山直冲天际。

接着,曲调又变得平缓一些了,在画卷的结尾处,还有一个小小的高峰。

这是画家对整个画面的安排。

每一组的群山呢,组合的又各有特色,没有重复单调之感。

群山之间是连绵的流水,山巅之上是渺远的天空,使群山造成的压迫感、紧张感得以缓解。

而整个画面青绿设色,既突出了千里江山的勃勃生机,又给人以仙境之感,喻意了宋徽宗内心的华美江山。

再说小的方面。

一幅优秀的画作,往往在大的安排上别具匠心,再看细节,又处处有惊喜。

仔细看《千里江山图》的细节,在很多地方,画家都用了很多精巧的心思:一棵树,一道长桥,一所道观,一个行走山间的旅人,一群劳作的渔夫……画家都在画面上进行了精心的安排。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