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雅集

医林改错(一)

2020-01-01  本文已影响0人  以医弘道

    最早接触《医林改错》这本书,是在大一上《中国医学史》时听老师介绍,当时老师说后人评价医林改错,越改越错。我也和社会上众多中医学者一样,认为王清任太狂了,因此也无缘深入这本书。

    然而现在《医林改错》却成了我向所有中医人推荐的第一本书,也是我阅读了30多遍的一本书,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改变呢?缘起于入道门学医,得老修行指点,大家都说医林改错,越改越错,我却认为无一错误。这句话改变了我,也让我开始深入地学习这本书。

      首先我来介绍一下该书作者,大家可能比较陌生,该书作者王清任,字勋臣。清代明医,在这里我没有用名医这个词,而是用明医,为什么呢?因为在我看来,他是把中医弄明白了的医生,而并非名气很大的医生。王清任21岁正式行医,行医42年,《医林改错》是其一生惟一的一本著作,因此该书记载了王清任42年的医学心得和临证经验,也是他严谨求实,精研医道的证明。

    该书主要讲什么呢?在这里我引用王清任自序里的一句话“余著《医林改错》一书,非治病全书,乃记脏腑之书也”。这也是书中所言著书不明脏腑,岂不是痴人说梦,治病不明脏腑,何异于盲子夜行。王清任先生如此看中脏腑,也是因为前人创著医书,脏腑错误,后人遵行立论,病本先失。病本既失,纵有绣虎雕龙之笔,裁云补月之能,病情与脏腑,绝不相符。

        脏腑错误,错在何处呢?下面我们就举例来说一下:1,古人论脾胃,脾属土,土主静而不宜动,脾动则不安。既云脾动不安,何得下文又言脾闻声则动,动则磨胃化食,脾不动则食不化?论脾之动静,其错误如是。

      2,其论肺,虚如蜂窠,下无透窍,吸之则满,呼之则虚。既云下无透窍,何得又云肺中有二十四孔,行列分布,以行诸脏之气?论肺之孔窍,其错误又如是。

      3,其论肾有两枚,即腰子,两肾为肾,中间动气为命门。既云中间动气为命门,何得又云左肾为肾,右肾为命门,两肾一体,如何两立其名,有何凭据?若以中间动气为命门,藏动气者又何物也?其论肾错误又如是。

      4,其论肝,左右有两经,即血管,从两胁肋起,上贯头目,下由少腹环绕阴器,至足大趾而止。既云肝左右有两经,何得又云肝居于左,左胁属肝?论肝分左右,其错误又如是。

      5,其论心,为君主之官,神明出焉。意藏于心,意是心之机,意之所专曰志,志之动变曰思,以思谋远曰虑,用虑处物曰智,肾主伎巧,肝主谋虑,胆主决断?据所论,处处皆有灵机,究竟未说明生灵机者何物,藏灵机者何所,若用灵机,外有何神情,其论心如此含混。

    6,其论胃,主腐熟水谷,又云脾动磨胃化食,胃之上口名曰贲门,饮食入胃,精气从贲门上输于脾肺,宣播于诸脉。此段议论,无情无理。

    7,胃下口名曰幽门,即小肠上口。其论小肠,为受盛之官,化物出焉,言饮食入小肠化粪,下至阑门,即小肠下口,分别清浊,粪归大肠,自肛门出,水归膀胱为尿。如此论,尿从粪中渗出,其气当臭。尝用童子小便,并问及自饮小便之人,只言味咸,其气不臭。再者,食与水合化为粪,粪必稀溏作泻,在鸡鸭无小便则可,在马牛无小便则不可,何况乎人?看“小肠化食,水自阑门出”一节,真是千古笑谈。

      8,其论心包络,细筋如丝,与心肺相连者心包络也。又云心外黄脂是心包络。又云心下横膜之上,竖膜之下,黄脂是心包络。又云膻中有名无形者,乃心包络也。既云有名无形,何得又云手中指之经,乃是手厥阴心包络之经也?论心包络竟有如许之多,究竟心包络是何物,何能有如许之多耶?

      9,其论三焦更为可笑,《灵枢》曰:手少阴三焦主乎上,足太阳三焦主乎下,已是两三焦矣。《难经·三十一难》论三焦:上焦在胃之上,主内而不出;中焦在胃中脘,主腐熟水谷;下焦在脐下,主分别清浊。又云:三焦者,水谷之道路。此论三焦是有形之物。又云:两肾中间动气,是三焦之本。此论三焦是无形之气。在《难经》一有形、一无形,又是两三焦。王叔和所谓有名无状之三焦者,盖由此也。至陈无择以脐下脂膜为三焦,袁淳甫以人身著内一层,形色最赤者为三焦,虞天民指空腔子为三焦,金一龙有前三焦、后三焦之论。论三焦者,不可以指屈,有形无形,诸公尚未定准,何得云手无名指之经,是手少阳三焦之经也?其中有自相矛盾者,有后人议驳而未当者。总之,本源一错,万虑皆失。

(未完待续)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