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33.为什么就算有钱也不一定有资本?
开始探讨题目给出的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看一个类比:
房子确实是主要用砖头建造的,但,仅仅一堆砖头摆在那里肯定算不上是房子。
同样的道理:
资本确实是主要由钱构成的,但,仅仅一堆钱放在那里肯定算不上是资本。
所以,“有钱”和“有资本”其实完全是两回事。
那么,“资金”和“资本”的区别究竟在哪里,“资金”需要具备哪些要素才能成为“资本”呢?
1.有效资本三要素:
钱顶多可以算作资金,而它要成为有效的资本,至少要考虑如下3个要素:
(1)资金的金额
资金的金额很重要,100元是不可能被称为“资本”的,因为太小了。
(2)资金的使用时限
即能够使用这笔足够大金额的资金多长时间。一笔足够大的资金,使用1天、1个月、1年、2年、10年甚至永远,其意义都是不一样的。在不同时间内,资金的威力有着天壤之别。
比如1988年以360万元投资万科的刘元生,当时投资的360万股万科股票到2016年6月27日,资产账面财富大约为27亿元人民币。这不仅因为360万元在1988年是一笔大金额的资金,更为关键的是,这笔钱对刘元生来说是无须挪用的钱——这样的钱才算得上资本。
(3)资金背后的智慧
同样的钱,在不同人的手里会发挥不一样的威力。
有个残酷的事实:大多数人其实不配站在资本之后。
2.如何习得“站在资本之后”的实力?
好消息是:虽然不容易,但“站在资本之后”的实力是可以习得的。习得的方法是从各个维度(金额、时限、智慧)逐步循环突破。
(1)要突破的第一个维度
要突破的第一个维度其实不是金额(这是让绝大多数人止步不前的最大陷阱)。
其实,投资的重点并不在于盈亏绝对值,而在于盈亏比例——这一点格外重要,要看相对值,而不是绝对值。在同样的投资环境里,用1万元作为本金盈利50%和用10万元作为本金盈利15%,前者的成绩优于后者,或者用稍微专业一点的说法:前者的资金效率高于后者。
把焦点放在盈亏比例(相对值)上,而不是本金或者盈亏金额(绝对值)上,是90%以上的投资者终生都没能学会的东西。
在今天的股票市场,其实只要有几千元就可以开始投资了,而几千元是绝大多数人都能拥有的。他们知识不知道,也没想到:相对来看,本金金额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盈亏比例。(很多人对资本的基本看法是肤浅的。)
(2)要突破的第二个维度
要突破的第二个维度,也是最重要的维度是:
能不能给自己的投资款“判无期徒刑”。
大多数人并没有清醒的意识到这个事实:
2/3以上的人若丢失了自己年收入的10%……
1/2以上的人若丢失了自己年收入的20%……
其实都一样——根本不会影响自己的生活质量。
这个最重要的突破,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但说穿了,这也是一个观念上的问题而已。这是最重要的观念,也是最重要的铁律:
不能心平气和地被“判无期徒刑”的资金,就别假装资本混迹江湖了。
(3)要突破的第三个维度
第二个维度的突破之所以最重要,是因为第三个维度的突破几乎是与它并发的:
投资的知识、经验、智慧,几乎只能从实战中获得,书上写的、牛人讲的都跟你没关系——那些东西不仅要在你骨子里生根、发芽且不夭折,还要等上很久,才会茁壮甚至茂盛地生长。
这个漫长过程不可或缺,不是凭聪明就可以跨越地,也和智商没有关系。
在最大的投资市场——股市里,80%的投资者是亏钱的。若总结一下,提炼出最根本的原因,真的只有一个:他们其实不配被称为“投资者”。问题的而关键不在于金额不够,而在于投资时限太过随意。
你最终会发现,能给自己的资金“判无期徒刑”的人,实际上已经拥有了足够的智慧,所以他们有资格“站在资本之后”。而最初那个“给自己的资金判无期徒刑”的行为,已经为他们日后养成“长期深入地思考未来”的能力打下了最坚实的基础。
这就是你要习得的智慧:挣扎着学会分清“很想要却不能够”与“可以却不一定要”之间的巨大区别。你可以给你的资金“判无期徒刑”却选择两年知乎结束它的“刑期”,和你其实没办法给你的资金“判无期徒刑”却选择也在两年后结束它的“刑期”,即便结果一样,其中也是有巨大差异的。这个差异甚至达到影响你的大脑的工作方式,而不仅仅是影响你的思考质量那么简单。
现在你应该明白为什么“借钱投资”在大多数情况下胜算渺茫了吧?
金额甚至算不上“太小”(其实是负数)。
时限总是不够长,反正不能给它“判无期徒刑”。
若连以上两个问题都想不到,那真的不配“站在资本之后”。
更别说有些人痴迷于做更危险的事——借钱赌博。
我找到了捷径,可已经身不在起点。——李笑来